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精美图片
》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7886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5
  • 页数:234
  • 价格:24.95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在许多人看来,人文学科是一种日益丧失力量和地位的职业。阐释性的人文学科所倡导的专注而诚恳的阅读,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阅读能否代表或生成一种伦理规范?本书汇集了一群杰出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探讨人文学科对于公共伦理的承诺。他们的交流表明,人文学科中的阅读训练应当被引入公共领域:在一个思维和心灵日益 纵的世界里,批判性地阅读席卷我们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为必要。


书籍目录:

致 谢 001

导 论 彼得·布鲁克斯 001

日常,不敢相信 朱迪斯·巴特勒 023

部分 阅读伦理学存在吗? 057

诗歌、伤害与阅读伦理学 伊莱恩·斯凯瑞 059

阅读伦理学 查尔斯·拉莫尔 072

回应与讨论 080

奎迈·安东尼·阿皮亚 080

乔纳森·卡勒 085

德里克·阿特里奇 091

讨论环节1:阅读伦理学 097

第二部分 阅读伦理学与职业 105

生与半熟 帕特丽夏·威廉姆斯 107

克服通往王国和命运的障碍:阅读伦理学和大学的管理者

    拉尔夫·赫克斯特(与克雷格·巴克沃尔德) 118

回应与讨论 132

  理查德·森尼特 132

  迈克尔·罗斯 135

  威廉姆·杰尔马诺 139

  讨论环节2:阅读伦理学与职业 145

第三部分 人文学科与人权 155

另一个人的呼告 乔纳森·李尔 157

论人文学科与人权 保罗·W.卡恩 167

回应与讨论 177

  金姆·莱恩·谢佩勒 177

  迪迪埃·法桑 182

  讨论环节3:人文学科与人权 186

总结讨论 196

注 释 214

撰稿者简介 227


作者介绍:

彼得·布鲁克斯(1938— )

美国文学理论家、耶鲁大学比较文学斯特林荣誉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及人类价值研究中心安德鲁·W. 梅隆学者,2003年曾入选美国哲学学会。研究领域跨越英法文学、法律与精神分析。著有《身份之谜》《亨利·詹姆斯去巴黎》《写实主义的视角》等。

希拉里·杰维特

持有耶鲁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和本杰明·卡多佐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在耶鲁大学和布朗大学讲授文学理论,并在纽约从事法律工作。帮助协调普林斯顿大学“公共领域中的人文学科”论坛,统一全书并承担了编辑事务。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诗歌、伤害与阅读伦理学

伊莱恩·斯凯瑞

何谓文学的道德力量?它能消减伤害的举动吗?如果能,文学在哪些方面不负此望?所有这些问题,首先取决于另一问题:有什么能消减伤害?

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一书中,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指出,过去的五千多年里,暴力的诸多形式已经偃旗息鼓。在这一历史长河中,他挑出来尤加审视的是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上半叶这一百年,百年间一系列暴行 — 处决女巫、囚禁债务人、虐待动物、虐待人类、判死刑、奴役同胞 — 突然废止了,尽管并未灭 。

为了解释“日常情感的 变化”如何导向“对苦难的感同身受”,以及人道主义革命中出现的保护性法律,平克主张,法律改革是人们识文断字的能力日益提升的产物。书籍销量的惊人增长立即带动了改革(例如,在英格兰,17世纪每十年出版的书籍不到500种,18世纪每十年出版物却已达到2 000种,而在19世纪这一数字则是7 000 2 ),催生改革的还有上升幅度同样惊人的识字率,至17世纪末大多数英国人都具备了读写能力,进入18世纪末的法国人也是如此,丹麦人、芬兰人、德国人、冰岛人、苏格兰人、瑞典人、瑞士人到19世纪末也大多能掌握文字了。

平克挑出了一种特别的阅读形式和一种特别的书籍,即小说 — 尽管我们看到,诗歌的出现远远早于小说,其特质对于文学减轻伤害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平克巧妙地引用了历史学家林·亨特的著述,令人信服地描绘了畅销书对人们的影响,如理查逊的帕梅拉和卢梭的朱丽,使我们以想象的方式进入了其他人的生活,包括那些没有社会权力的人:女人、仆人和儿童。平克给出了一幅人类精神生活在识字革命前后的对比画面: “乡村和家族的狭窄世界,仅靠五官感知便触手可及,所获信息单凭一个内容提供者 — 教会,让位于五花八门的人群、地方、文化和观念。”

如果我们假设(基于极不完备的证据)文学确实有助于消减伤害 — 不仅在人道主义革命期间,也在其他时代发挥作用 —那么,文学的哪些属性可以对此做出解释?我们旋即想到三个方面:它能移情,它倚重商榷性的思维,它有美感。因为移情对文学而言如此重要,它被捍卫、怀疑、斥责和赞美了无数次。尽管它还值得被验证无数次,我在此却不赘述,只是提请注意:通过“移情”,亨特和平克 — 在我看来是对的 — 不是指文学能够使我们同情某个虚构之物(诚然,文学当如此),而是指文学能够锻炼和强化我们的认知,令我们认识到世界上还有其他的观念,并使这种认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精神习惯。如果在足够多的人群中产生了这种认知,那么就会 法律反对伤害他人,此后它所传达的禁令会成为独立自主的,可脱离感性而存在。文学说: “想象帕梅拉,她免于被伤害的权利对你来说会是不言而喻的。”法律说: “我们不关心你有没有想象力;不论你能不能想象帕梅拉,你都不得伤害她。”

小说可以唤起读者的移情能力,其来有自。它预示于文学得以抵挡伤害的第二个属性:诗歌本然具有对商榷的追求。

诗歌创作与商榷的关联 — 与辩论中的“正方”(pro)和“反方”(con) — 正在于 初描述的缪斯歌唱时的情景,出自荷马《伊利亚特》 卷的结尾。托马斯·霍布斯对商榷具有浓厚兴趣,他在1676年的译本中,这么翻译众神的宴饮: “他们整天宴饮,直到日落时分。他们食仙馔,饮蜜酒。阿波罗弹琴,缪斯们以歌声交替相和。”缪斯们交替发出的声音在亚历山大·蒲柏的译本中是听得见的, 早的约翰·奥格尔比(John Ogilby)的译本亦如此。奥格尔比对这几行注释道: “缪斯们在彼此应答的过程中歌唱……宛如赞美诗; [荷马所用的希腊语]构成了一种演说,使正方和反方就此各抒己见。”然后,他引用维吉尔的《牧歌集》(Eclogue),“缪斯们一直喜欢交替错落的诗行,”又提及赫西俄德的《神谱》,“缪斯开唱这首歌,缪斯结束这首歌。”荷马为缪斯们制定的这种论辩结构,昭示于每一个英文译本中,除了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的。塞缪尔·巴特勒写道: “缪斯们高扬她们甜美的声音,彼此召唤应和”;在里士满·拉铁摩尔的版本中,我们可以读到“缪斯们歌唱时轮流发出甜美的声音”;而罗伯特·菲格尔斯(Robert Fagels)的版本则是“缪斯们歌唱/一串串声音汇聚为合唱”。

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的争论点燃了《伊利亚特》这部史诗,而我们倾向于将这种争论与史诗或戏剧相关联,比如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的戏剧竞赛。但很多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嵌入了这种争论的结构,我们从“颂歌”(anthem)一词便可见 — 它源自“对唱曲”(antiphone)或“对诗”(verse response) — 其意经翻译即浮出水面。一首颂歌或赞美诗,保留着争论的声音,这提醒我们,诗歌总与商榷相伴。

……

文学得以消减伤害的第三个属性是其美感。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自己就可以是受益者;读者自己免于被伤害,因为 — 至少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如是观之 — 阅读拓展了她的生命。佩特察觉到,我们固然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在既定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脉动”,由此有效地拓展生命。根据佩特的观点,美丽的艺术品和诗歌无疑将带来“活跃的、成倍的体会”,因而将200年(甚至2000年)的感知折叠进常人的有生之年里,如佩特所举的55岁。

尽管阅读伦理学必然包括读者自己的获益,但我们此处的关注点在另一方面,它往往不为人知,即人们受益于某人的阅读。美感至少从三个方面对此有所助益。

首先,美的事物(无论诗歌、数学方程式,还是面孔)有其属性 — 比如对称、朝气蓬勃、统合 — 要想在正义的王国中获致同样的属性则困难得多。比如,随手可以举出诗的格律具有对称性,数百年来它为司法领域中的对称性提供了灵感和指导 — 无论是约翰·罗尔斯说正义即公平,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对称”,还是柏拉图期望罪行与惩罚之间应有对称(至今遥不可及),抑或休谟所谓期待与满足之间的对称。

其次,美打断了我们自己的思维,给予我们一个突如其来的松缓。艾瑞斯·梅铎(Iris Murdoch)说,我们在美的事物面前体验到“吾丧我”(unselfing);骤然不再“一味关注自我”,不再只操心一己之利。西蒙娜·韦伊指出这一现象,称之为“激进的去中心化”(radical decentering)。我称此为一种“麻醉的邻接”(opiated adjacency),这个词很笨拙,但它提醒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使我们获得迅疾的愉悦感(如鸦片般令人陶醉),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使我们感到置身事外,但几乎没有东西 — 除了美 —可以同时兼具这两点。愉悦急切地涌起,而自己却在边缘观望,这迈出了致力于公正美好的 步。

与美接触,还有另一效应。狄奥提玛(Diotima)告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告诉柏拉图,而柏拉图告诉我们,当面对美的人或事物时,会产生一种想要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欲望。狄奥提玛说,与美接触,还会涌起创作诗歌、法律著述、哲学作品的欲望。维特根斯坦等现代哲学家亦表达了同一观点。再次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创造能力是实现公正的先决条件:美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而公正往往是人为的;它常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唤醒我们关注自身创造力的所有事物,就是剔除不对等和伤害的 步。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内容介绍】

在许多人看来,人文学科是一种日益丧失力量和地位的职业。阐释性的人文学科所倡导的专注而诚恳的阅读,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样的阅读能否代表或生成一种伦理规范?本书汇集了一群杰出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探讨人文学科对于公共伦理的承诺。他们的交流表明,人文学科中的阅读训练应当被引入公共领域:在一个思维和心灵日益被操纵的世界里,批判性地阅读席卷我们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文学、哲学、政治理论、法律、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杰出学者对于人文阅读与公共伦理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与真正的跨学科交流中,具有洞察力地阐发了人文学科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名人评价及推荐】

本书对人文学科价值的公共讨论做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令人振奋的贡献。布鲁克斯召集的每一位学者都是一流的,且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分别代表了文学、哲学、政治理论、法律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他们颇富洞察力的论文是在激烈的讨论与真正的跨学科交流中形成的。本书提供的视角范围之广、质量之高,独一无二,对学者和非学者都会有所启发。——玛莎•C. 纳斯鲍姆,芝加哥大学

在《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中,彼得•布鲁克斯发起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对话,探讨了人文学科对于跨国界、跨学科公共领域发展的重要贡献。作者们从一系列角度讨论“阅读伦理”,生动地描述了语言和行动在定义安置政治与人格之关系的新方法中的作用。——霍米•K. 巴巴,哈佛大学

《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不仅是一本充满智慧的论文集,还为杰出的参与者之间的讨论、对话和分歧留下了充分的空间。这本书充满智性的能量。强烈推荐给任何关心阅读伦理与人文的公共善好的读者。——芮塔•菲尔斯基,弗吉尼亚大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差评少(455+)
  • 可以购买(315+)
  • epub(125+)
  • 品质不错(414+)
  • 方便(378+)
  • mobi(90+)
  • 字体合适(648+)
  • 傻瓜式服务(538+)
  • 无广告(467+)
  • 简单(111+)
  • 无水印(634+)
  • 二星好评(258+)
  • 图书多(446+)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车***波: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曾***文: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喜欢"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的人也看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