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倾听几千年思想浪潮的涛声…… 为这一代中国青年撰写的文化思想简史
内容简介:
由开天辟地的神话时期,到清末民初的巨变年代,本书以三十七位历史文化人物,勾勒中华文化思想的源流、变迁与精神。所选历代文化大家,与民族命运相关联,并对后世产生独特的引领。取精用宏,化繁为简,以现代和世界视野,点示其间所蕴含的文化思想价值,为概全认识中华文化思想的简明读本。
倾听几千年思想浪潮的涛声……为这一代中国青年撰写的文化思想简史。
书籍目录:
序言 文章为时而作/陈万雄
自序
一 盘古 [神话开创期] 天人合一
中华创世神话的第一幕,鲜明地展现了我们祖先的认知:创造世界的是神,也是人,盘古,包括伏羲女娲,本来就是人神合一,难以切分。
二 炎帝 [神话时期] 民生为先
炎帝和他的部落,被历史称之为“神农”一族,在解决古人生存的问题上,贡献巨大,因此享有崇高的地位。民生为先,令我们永远仰望。
三 黄帝 [神话时期] 厚德载物
“养性爱民,不好战伐”,特别是对战败的部落,不赶尽杀绝,黄帝这套攻心为上的怀柔政策,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人反复模仿。
四 仓颉 [神话时期] 文字一统
早在仓颉造字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已经接触了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但是,没有受其影响,有意识地走了独特的文化发展道路。
五 大禹 [神话尾声—夏朝] 自强不息
当滚滚洪水铺天盖地袭来,中华民族的祖先,没有选择逃避,英雄人物挺身而出,成为民族抗击灾难的中流砥柱。
六 周公 [商末—周初] 礼乐安邦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中的话,表明了周公思考问题的角度。
七 老子 [春秋战国时期] “有”与“无”的哲思
老子的哲思,飘忽于天地之间,并非着力于解决单个问题的是非,其意义,在于深深影响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八 孔子 [春秋战国时期] 中庸
“中庸”,不仅仅是认识事情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要紧的,是知识分子的修养,是人格品行的磨练,所以,孔子会把“中庸”称为至高的“德性”。
九 孙子 [春秋战国时期] 上兵伐谋
所谓“非战”,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一种姿态,不仅是获取民心的手段,应该是政治家军事家的信仰。
十 庄子 [春秋战国时期] 万物平等
“沉鱼落雁”“螳臂当车”“白驹过隙”等等,庄子用感性的文学语言,思考深奥的哲学问题。庄子写了那么多动物的故事,其核心思想,正是万物平等。
十一 屈原 [春秋战国后期] 路漫漫之求索
在屈原之前,从整体上来说,个体独创性的文学作品,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家的创作,尚未脱胎而出。
十二 李斯 [战国末期—秦朝] 容天下英才
为自己,也为诸多客卿,他给嬴政上书,名为《谏逐客书》。文采飞扬,言辞恳切,含着赤诚之泪,劝告秦王停止逐客之举。
十三 董仲舒 [西汉] 文化一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献策,决定用儒家思想统一社会,是建设强盛汉朝的整体计划中的一环,是深思熟虑的抉择。
十四 司马迁 [西汉] 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以人物纪传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真正的目标,恐怕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通过叙史,达到“通古今之变”。
十五 蔡伦 [东汉] 纸上千年
蔡伦的了不起,是寻找到可以用最低成本大量规范制作的办法,导致实用推广的可能。
十六 张衡 [东汉] 创新与质疑
在将近两千年之前,有个中华智者,敢于制造测量地震的仪器,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创新思维,是大智慧。
十七 王羲之 [魏晋时期] 自在天趣
“文人天趣”、“一生自在”,既是对自个儿活法的追求,也可引申出对书法艺术的感悟。
十八 鸠摩罗什 [南北朝时期] 知足与毕竟空
富贵繁华和贫穷伤病全是“空”,因此接受命运,对自己的处境“知足”,还有什么疑惑呢?
十九 王通 [隋朝] 三教可一
很多矛盾的体系,不是只有你死我活一条道,共存互补,或许更加理想。
二十 魏征 [初唐] 固本浚源 居安思危
魏征立言的根本,是历史的教益,特别是前朝兴亡的教训。那是不久前的事,一切都还新鲜,听来振聋发聩。
二十一 杜甫 [盛唐—中唐] 为穷苦百姓呼
在杜甫之前,写百姓困苦的小作品偶然有之;在杜甫之后,规模性地表现底层艰辛的诗作也还是稀罕;杜甫的巍然独立,弥足珍贵。
二十二 韩愈 [中唐] 文道合一
韩愈和后来的柳宗元等,主张先“立行”再“立言”,就是你自己做得端正了,再引导读者,这个站位很高。
二十三 柳宗元 [中唐] 时也,势也
据说,孔夫子晚年读《易经》,曾发出“时也命也”的叹息。柳宗元为儒学后人,他未必欣赏祖师爷的悲观。他把立论的依据,改为了“时也,势也”。
二十四 冯道 [唐末—五代十国] “天道”抑或“末流”
五代的冯道,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于混乱的世道里,先后服务于走马灯似的各个小朝廷,又勉强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二十五 范仲淹 [北宋] “垂范”
以一生的辛劳,智慧地渡过种种劫难,至死不改初衷,勤勉实践了此誓言的,并不多见。
二十六 苏轼 [北宋] 儒释道,浑然天成
著名的《赤壁怀古》,在我看来,是豪放一派在词创作上的第一。那番洞穿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的豪气,儒释道精气神具备,与苏轼一生的坎坷,似乎搭不上。这就是苏轼的格局了。
二十七 朱熹 [南宋] 教育:循序渐进
朱熹重视教育,积极实践,在南宋岌岌可危的世道,坚持了教育济世的理想。他所阐述的求学途径、学业细分、读书方法等观念,至今没有过时,功莫大焉。
二十八 辛弃疾 [南宋] 金戈铁马一儒将
辛弃疾留给后人的词作,多数是豪放的、悲壮的,与他一心恢复大好河山的抱负相关。
二十九 关汉卿 [元朝] 生存与抗争
在元朝统治者忽视的领域,汉文化的承继者们生存下来,并且努力去创造一点业绩。这是关汉卿们的宿命,也是杂剧能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解释。
三十 王阳明 [明朝] 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在王阳明看来,知行难以分割,知之深,行之切,浑然天成,才是理想状态。
三十一 张居正 [明朝]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张居正推行的改革,比较具体的目标,是希望让老百姓有活路,让国库充实盈余。
三十二 李贽 [明朝] 异数或早醒
李贽的呼喊,只是在历史中留下微弱的反响。不过,多少反映了中华学人的抗争和不甘。
三十三 徐光启 [明末] “中西会通”的拓荒者
徐光启智慧盛开,被称为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特别作为,应该是在遇见利玛窦之后。智者思想火花碰撞,中西文化会通,在古代中国的后期,留下了深深的轨迹。
三十四 顾炎武 [明末清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其间出过各种各样天崩地裂的大问题,政权的更迭难以计数,全民族的精神合力始终不变,终究化险为夷。
三十五 曹雪芹 [清朝] 此生只为一书
曹雪芹的生命,似乎注定为他的巨著而存在,而消逝。一生只为一件事,这句略显夸张的话,用在曹雪芹身上,恰如其分。
三十六 龚自珍 [清后期] 万马齐喑有呐喊
闹改良的维新人士,几乎都曾着迷于龚自珍的思想文章;龚自珍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对变法维新人士的影响巨大,说明他的思维超前。
三十七 梁启超 [清末民初] 巨变年代的尴尬
曾经激扬文字、号令天下的梁启超,到后来,左右失措,总是尴尬,不是因为丢了才学,失去智慧,而是选错方向。
后 记
作者介绍:
孙颙
著名作家。1950年生于上海。197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小说《冬》。迄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随笔集三十余种。长篇小说《雪庐》《门槛》和中篇小说《拍卖师阿独》《哲学的瞌睡》等曾在北京、上海等地获奖,近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风眼》引起广泛的关注。曾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长河千帆过:中国文化思想源流》为知名作家孙颙先生的文化随笔集。孙颙先生说:“小小的雄心,写一本有趣的文学性的历史读物,让这三十七篇文化随笔,产生长河绵延起伏之感,表现我个人对于数千年中华文化提要性的认知。”
自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期,至“万马齐喑有呐喊”的清后期,本书通过从盘古到近代的梁启超等三十七位在中华文化思想长河中的历史人物,阐述他们的言行,并评论五千年中华文化思想的源流、变迁与时代精神。倾听几千年思想浪潮的涛声,讨论继承、发展的演绎关系,展现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发展的脉络。
全书不以朝代更迭为主线,注重文明发展变化的源流。所选的历代文化人物以与民族命运的关联度、对后世产生独特的引领作用为主要标准,以文明发展变化的源流,来呈现中华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精神的演进。深入浅出、脉络清晰,简明可读。对于渴望了解中华五千年文化思想全貌的年轻人,是绝佳的文化读本。
长河激浪,千帆竞发;山川回响,激扬不绝。三十七位中华文化人物风云际会,展开川流奔腾、奇峰兀立的历史长卷。
书摘插图
【选读】(摘选自《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
一、盘古[神话开创期]天人合一
神话,为文明的发端。神话人物,其所作所为,蕴藏丰富的象征意义,预示了文明的走向。在多数中国人的记忆里,盘古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其实,依据发现的古籍版本,关于创世的开端,比盘古开天更早出现的记载,应该是伏羲女娲创世的故事。神话,原始状态,主要是口口相传,较多的传播者,最后选择了盘古,作为集体崇拜的对象,这是自然的筛选过程。
当天地混沌未开之际,万界迷茫,大神盘古,静卧于气团之中,随混沌的元气生长,成就了难以描绘的巨型之身,最后轰然巨响,破气现身,用一己之伟力,撑开了天地,与天地共生齐长,难解难分,这是版本一;版本二,则说伏羲女娲出现于昆仑山脉,他们本是兄妹,有感于天地的荒寂,结为夫妻,开拓广袤的世界,繁衍了无数的子孙。两个版本,各有不同的部落广为传说,不胫而走。自然演绎的结果,渐渐是盘古的故事获得更多的知音,深深烙进民间的记忆,在中华土地上,说到开天辟地,老百姓的第一反应,便是巨人般的盘古,高高托起了蓝天白云。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虽然也是神话中耳熟能详的内容。但涉及创世神话的缘起,伏羲女娲的故事,则似乎被民间演绎为对盘古事业的延续。说到开天辟地之原初,在人们脑海里,盘古的形象特别鲜明生动。按说,伏羲女娲的男欢女爱,比孤独的盘古,更加色彩斑斓啊!我曾经反复推敲这个疑惑,也得出了自己的大胆猜测。我想,古人不满足于把世界起始定于伏羲女娲的现身:既然昆仑山已经巍然耸立,那么之前的情形又是如何呢?我们回想自己思维的成熟过程,难免都会经历如此的反复质疑:前面的前面是什么?原因的原因又是什么?智慧,正是靠这样的诘难开花结果。我由衷佩服中华祖先的想象力。不停地往前探究,一直探究到混沌未开的气团,探究到盘古的破气而出,简直与现代宇宙学的主流认知,一切诞生于大爆炸的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当然,不必把这种巧合过分拔高,说它预言了几千年后的宇宙科学,我只是深深感叹祖先独特奇异的思维!
我们无须争论盘古与伏羲女娲版本的正宗性。其实,它们应该是互相补充的民间传说,而且具备相似的理念,或者说,其中的意蕴,有别于地球上其他民族的创世传说。在盘古和伏羲女娲们的故事里,在口口相传的主流版本里,另外的高高在上的力量是缺位的,也可以说是模糊的,隐身的。中华创世神话中,没有明确的可以决定盘古们行为的神,他们自身,正是创造世界的伟力。
这个特征,在前述盘古的创世图景里,演绎得十分充分,生动丰满,绚丽可爱。盘古用一己之力,于混沌中撑开天地,天高一丈,他也长高一丈,这位人神兼备的巨子,气力渐渐耗尽,现出了我们凡人可以想象的疲态。他累了,躺下来,躺在他创造的大地之上。他毕竟不是凡夫俗子,虽然倒下,伟岸的身躯,继续着他创世的大业。他的眼睛,他的四肢,他的血液,他的精气,纷纷转化成天地间美好的一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在盘古倒下的巨响中,大千世界,轰轰烈烈地诞生了。这里,特别需要注意,日月星辰,运行在天空的种种,和大地上的万事万物,并无高低上下之分,全部是盘古的化身,实在地打破了天上地下的界限。
中华创世神话的第一幕,鲜明地展现了我们祖先的认知:创造世界的是神,也是人,盘古,包括伏羲女娲,本来就是人神合一,难以切分。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深邃的哲学观点,要到很久以后,才被抽象出来。比如,当孔子论述“大人”与天地四时、日月鬼神的关系时,就表达了他对此种认知的赞赏。不过,盘古身为创世的实践者,其行为正是这一哲学认知的形象写照。这个哲学思想,肇始于中华创世神话的开篇,说盘古们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真谛,恰如其分。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华文明漫长的进程中,渐渐成为一种共识,一种信仰,指引着文化科学诸方面的探索。
二、炎帝[神话时期]民生为先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似乎在钻牛角尖,其实颇有意味。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原因在于,中华文明开创初期,在黄河流域,后代称为中原的土地上,两大部落曾经特别强盛,部落的标志性领袖,分别是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缘起同宗,属兄弟关系,不过,因为原始时期的生存资源有限,难免会发生争夺资源的冲突。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是可以想见的形态。在此过程中,黄帝统帅的部落联盟,日益发展,渐渐占据了上风。上古之事,本无记载,我们阅读到的古籍,均为后人补记,依据当然是民间的口头传说。后世用文字记载的史料,一般以胜利的黄帝及其部落为尊,在所谓三皇五帝的上古叙事里,黄帝被命名为“中央大帝”,其地位之高,显然没有异议,而炎帝及其部落,到后来处于从属的地位。据说,决定部落命运的一次大战,是号称“阪泉之战”的冲突,炎帝他们落败臣服。再往后,炎帝部落遭受蚩尤欺负时,甚至请求黄帝出面保护。那么,在我们讨论中华民族由来之时,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呢?
提出这个问题,是钻牛角尖吗?有人说,炎帝在先,黄帝在后,是最为简单的理由。我想,不尽然。炎帝与黄帝,称雄有先后,在古籍中虽是说法,争雄结果炎败黄胜,也是不存在歧义。按历代史官的一般写法,或者按民间口传演绎,自然胜者为尊。我思考的方向,不是炎帝黄帝个人的排列顺序。既然称“炎黄子孙”,涉及后世繁衍,基因传播,那就不能单单依赖炎黄个体,而是庞大部落的群体贡献。
原始时期,祖先们生存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首先是食物!原始部落离开森林,来到平原,人口慢慢增长,靠远古狩猎方式,获得的食物,已经无法满足部落的需要。传说中,炎帝痛感于民众饥饿之苦,见鸟类衔来种子,落地生长,受到启示,便率领部落民众开启农耕事务,使古人获得了安身立命的基业。这类故事,把农耕文明的开启,归功于炎帝的亲力亲为,你可以质疑其可靠性,但是无须过分较真,传说仅仅是把祖先们的功业,集中到他们的首领身上。我们能够想象的情形,是中华农耕文明诞生的过程。炎帝及其领导的部落,往往又被称之为神农族。单就这一称呼,就可以知晓,他们在农耕肇始和发展中,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为自己部落,也为中原大地上的芸芸众生,奉献至伟。顺便说一下,农耕文明的特点,是“安居乐业”。在一块土地上扎根,把生土培育成熟土,是生存繁衍的可靠形式。农耕文明,比之其他文明,比如游牧文明等,更注重稳定,较少迁徙,不喜好扩张,是文明发育天然包含的元素。
古人另一个大痛苦,是患病后的医治。部落民众在荒山原野间生存,与野兽生死搏击,尽管他们的体魄也许比今人强健,但病痛和伤残依旧常相伴随。于是,又有了新的传说。据后人补记的历史,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战事失利之后,炎帝退出争斗,爬山越岭,四处寻找可以治病的草药,即所谓“神农尝百草”故事的由来。这里,又是把中国医学的开启,归结到炎帝身上。我想,这么宏大的事业,应当是神农一族集体的功劳,炎帝则是他们的灵魂人物。
炎帝和他的部落,正是因为上述种种事迹,才被历史称之为“神农”一族,在解决古人生存的问题上,贡献巨大,因此享有崇高的地位。民生为先,令我们永远仰望。
几千年来,当我们的民族遭遇巨大的灾难,百姓生存困苦之际,炎帝的身影,会飘然出现。天下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吃饭穿衣,人伦物理。”这是明朝晚期,饥民遍地的年代,一位文人的概括,他是深深得到了炎帝思想的真传。
三、黄帝[神话时期]厚德载物
根据古籍的记载,我们知道,远古时期,中原大地曾发生两场重要的战争,前面提到的“阪泉之战”,是炎帝领导的部落和黄帝领导的部落之间的冲突,目标是争夺对土地资源的控制。结果是炎败黄胜。在此之后,有另一场更为惨烈的战争。关于战争的内容,记叙不尽相同。有的版本认为,“阪泉之战”以后,炎帝认输臣服,宣称永不反叛,但是炎帝部落联盟里的蚩尤不低头,继续反抗黄帝的领导,结果被黄帝打败擒杀。也有另外的版本,说是蚩尤叛乱,驱逐炎帝,自立为帝;已经成为公认统领的黄帝,主持公道,为帮助炎帝的部落,出面平息了叛乱。两个版本,有一点相同,就是与黄帝打仗的对手为蚩尤。
被称为“涿鹿之战”的这场战争,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打得难分难解,昏天黑地。开始的时候,黄帝的部队,并不占上风。蚩尤的战士们,勇猛善战。蚩尤的部落,掌握了比较先进的冶炼技能,手中持有不少金属武器,搏击时优势明显;蚩尤甚至还手握秘密武器,喷射出铺天盖地的“气雾”,让黄帝的部队辨不清东南西北,被动挨打。这玩意,到底是什么,无从查考,神话时期的故事,允许异想天开。黄帝的部队,最后竟然依靠指南车,冲破迷雾,也是匪夷所思的奇迹。因此,有一种见解,说指南针的发明,就是在黄帝战蚩尤的年代,真假莫辨,我们难以细究。总之,黄帝的部队,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残酷考验,才艰难地获得了胜利。从古籍记载来看,黄帝并没有因为战事严酷,而对战败者大开杀戒。主犯蚩尤必须伏法,这点没得商量,否则无法震慑叛军。在其他方面,黄帝显示了宽容大度。对比远古领袖的作为,后世的战争,特别是胜利者对于落败一方的惩罚,往往严厉得多。仔细讨论起来,原因纷繁。遥遥体会黄帝行为的气度,还是能够有所收获,对祖先肃然起敬。
古籍各种版本,对涿鹿之战的前因后果,记叙有异,但是,关于黄帝为人为事的表述,却大体统一。看遗留至今的多种黄帝图像,典型的王者风范,天庭开阔,威而不猛。这里有史家的美化和赞誉,但是,与民间口口相传近似,认为黄帝宽厚仁义,“养性爱民,不好战伐”,特别是对战败的部落,不赶尽杀绝,允许他们继续获得必要的土地资源,生存繁衍;甚至伏法的蚩尤,也允许族人祭祀,享受哀荣。据说,黄帝还将蚩尤的部将及后人收编麾下,乃至封为神将。黄帝这套攻心为上的怀柔政策,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人反复模仿。西汉初年,刘邦和其后的文帝景帝,崇尚“黄老之术”,其要义就是与民休息,当然也是与各地诸侯相安无事,以收拾多年战乱后的民心。再比方说,几千年之后,诸葛亮平定西南、七擒孟获的故事,发生的地域,虽然与黄帝战胜蚩尤的方位截然不同,但是其战略目标,特别是对待少数民族部落的态度,则大体相近;饱读古籍诗书的南阳卧龙,也许正是接受了黄帝的智慧。
古籍的记载,或多或少有些理想化的意思,把上古认作治理社会的标杆状态,从所谓“教而不诛”的理念,发展到“修德整兵”的必要,是理想与现实的妥协。当战争难以避免的时候,讲究武德,威德并用,战胜对手和收复人心并重。综合各种记载,作为神话时期杰出的部落领袖,黄帝具备强大的治理能力,有较为宽广的政治视野,并形成了获得四方拥戴的威望,还是比较可信的史实。
符合古籍记载的佐证,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开启。假如说,中原地带的炎帝神农、黄帝轩辕等部落民族,尚有同根同源可寻,那么,南方的各种部落,比如蚩尤所率领的联盟,应该属于不同的原始族群。黄帝领导的联盟战胜之后,宽容仁厚的安抚,是各部落心甘情愿归顺的基础,天下平定,战火顿消,四野和顺,民众安居。战胜蚩尤,对黄帝是极大的鼓励,他加快了对远古部落统一的步伐,依旧是和与战的两手,德威并重。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由此启航。远古领袖人物的智慧与远见,至今惠泽中华子孙。
由此来看,中华疆域的形成,并非靠简单的武力征伐,肇始期就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因此疆域比较稳定。
媒体评论
此书所选取的历代文化思想大家,不拘一格,以能引领一代文化思想的风骚,并对中华文化思想能推陈出新、影响深远者,由此显豁中华文化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作者重视还原历史,置身处地,平情而论;又能以现代和世界视野,点示其间所蕴涵的文化思想价值。此书行文富文采,持论平实,有自己的创见而要言不繁。
——著名学者、资深出版人 陈万雄博士
前言
文章为时而作
陈万雄
鸣华兄捎来《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的校对稿,嘱我写一篇序。鸣华兄是一个很认真做出版、很有文化承担的出版人。虽然我已退休,我们也不时约聚聊天,谈的多是我一生致力的图书出版事情。鸣华的吩咐,不会推却,何况是熟人孙颙先生的新作。孙先生是我出版界交往的朋友中,很尊重并佩服的一位出版人。退休后少见面了,讯问也不多,却时在念中。儒雅温文,挺拔俊朗,待人诚恳,做事认真,是典型的江南俊彦。稿一到手,娓娓读来,如见故人,很得教益,也感受良多。
此书是作者透过从盘古到近代的梁启超等三十七位在中华文化思想长河中,风云际会的人物,阐述他们的言行,并评论五千年中华文化思想的源流、变迁与时代精神。此书篇幅虽然不大,但体大思精,深入浅出,脉络清晰,简明可读。尤其对于渴望了解中华五千年文化思想全貌的年轻人,是不二之选的著作。阅读过孙先生这本著作,我有几方面的感受。
首先,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饶富,代有特色,文化大家辈出,要对之有概全而清晰的认识,是件不容易的事。也是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年轻人花不起时间和精神的。孙先生此书别出蹊径,取精用宏,高屋建瓴,化繁为简,是一很为时代青年设想而用心思的著作。
其次,此书所选取的历代文化思想大家,不拘一格,以能引领一代文化思想的风骚,并对中华文化思想能推陈出新、影响深远者,由此显豁中华文化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再是,作者重视还原历史,置身处地,平情而论;又能以现代和世界视野,点示其间所蕴涵的文化思想价值。此书行文富文采,持论平实,有自己的创见而要言不繁。一去时下著述,夸夸其谈、虚饰蹈空、故作惊人之语之弊。
另外,最让我动容的是,阅读了稿本的头几篇,我就联想起张元济先生的《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张元济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出版家,也是一位大学问家。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曾多次向我说过,说很多人误会张元济先生只是一位出版家,实质他学问渊博精深,并说他的《衲史校勘记》就足证明。抗日战争期间,张元济先生辑录了秦汉古籍中的志士仁人的故事,译成语体文并作评说,而撰写成《中华民族的人格》这本大众读物。张元济先生所以撰写了这本书,用心明显,为抗日战争,而培养青少年的民族人格,激励国民,以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这是中国传统士大夫、近代知识分子“通经致用”、“文章为时而作”的用世精神。孙颙先生是一位出色而有成就的出版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多年前他的《雪庐》这本小说,就让我一读再读,大为叹赏,也一直期待他退休后从繁忙的出版工作摆脱出来,再从事小说的创作。不期他的新作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思想的著作。这固然是孙颙先生在中国文化思想上的深厚学养。另一方面,个人意想,这本《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乃孙颙先生因应时代,际此中华文化复兴,基于“文章为时而作”的用心而撰写的著作。中华文化和思想,经过百多年的颠簸折腾、汰糟糠存精华的探索与实践,现在正是中华文化再认识、再重整、再创新的时候。孙颙先生此著作之撰写,用心良苦了。
(陈万雄博士,著名学者、资深出版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前总裁、香港出版协会永远荣誉会长、饶宗颐文化馆名誉馆长)
自 序
孙颙
历史读本,多数以朝代更替为主线。如此编写,优点是时间线索清晰。在长期而复杂的变迁中,史料容易散失,朝代更替的记载,却比较详尽,较少争议。无论哪个朝代,对于自己的开宗纪年,不会含糊。
史书读多了,一个困惑,油然而生:朝代更替,加上详尽的帝王列表,是非历史专业的读者,需要花时间特别留意的吗?按朝代更替编写史书,确实比较方便,不过,对读者注意力的引导,不尽妥善。帝王,数量不少,有作为、值得关注者,凤毛麟角。以朝代更替和帝王年表为主线,并不能囊括历史的丰富性。
历史读本,还有其他写法吗?当然存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就是以各种文明为对象,将比较分析作为著作的主轴。
汤因比的视野和深度,难以企及。不过,他提供了一种思路:离开朝代更替的主线,注重文明发展变化的源流,也是展现历史进程的好办法。
我渐渐产生一个念头,写一本有个性的历史读本。我向来对中国文化思想源流有兴趣,假如采用随笔的形式,从点评的角度入手,也许可以写得与众不同。本书是在上述构想中形成。致力于简约梳理文化源流,遴选近代以前数十位历史文化人物,从他们的行为和言论入手,倾听几千年思想浪潮的涛声,讨论继承、发展的演绎关系。
五千年以上有记载的中华历史,具备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人物,数以百千计。从中选出几十位,本身就是难题。有多少选家,自然有多少方案。好在不求统一,只是一家之言。我在人物取舍方面,除了影响力,较多考虑与民族命运的关联度。此前,曾想用“挂一漏万”为题,既是对漏选者的谦恭之言,同时也是对入选者的致歉之词。选入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也许如长江大河般浩瀚,往往只取浪花一朵,稍作发挥。原因,不但是设计的篇幅所限,何况,对于时间紧张的当代读者,如果不是专门的历史文化研究者,能够择其要义,领略一二,大体实现通览的目标,也是浅尝辄止的学习方法。反复斟酌后,又觉得以“长河千帆过”为题,更具意境。过尽千帆,似又未必是,正如探求之道,挺有余味。
选入的,均是有广泛影响的历史文化人物,其代表思想,早就众说纷纭。我未必从众、从前人之说,而是另立规则,舍弃所谓体系的全面关照,主要以影响力,即对后世产生较为独特的引领为主要标准,展开阐述。当然,这里所谓“标准”,也仅是我个人心得,未必精准。以孔夫子为例,传播千年的经典,如泰山般巍峨的儒学,随便选一句名言,就可做出花团锦簇的文章,我偏偏不讨巧,选了有争议的关于“中庸”的命题。也许,这正是我完成此项目的主要动力,不想走人云亦云的熟路。能够自圆其说,是我的标尺。
本书,由神话时期发端,至近代结束。讨论中华文化,从先秦诸子开始,较为普遍。我的看法,广为传播的神话,集中了祖先在文明初创期的认知。中华创世神话,有独特的个性,例如,关于“天地人”的关系,强调了和谐,又注重“人”为基点。这些认知,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从开天辟地的神话说起,思路更加顺畅。
副题为“中华文化思想源流”,因此以收入文化人物为基本体例。为什么在神话时期收入“炎黄”二帝?炎帝与黄帝,与民族国家形成后的帝王不尽相同。尊其为帝,出于古人崇敬之心,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像集体行进中涌现的灵魂人物。“炎黄”,属于传说中的人物,跨越的年代,相当悠长,他们身上,汇集了当时部落群体的智慧与行为,并非仅指个体,因此作为神话时期的文化代表选入。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pdf(209+)
- 微信读书(195+)
- 体验还行(337+)
- 值得购买(659+)
- 章节完整(611+)
- 博大精深(469+)
- 全格式(81+)
- 小说多(139+)
- 品质不错(168+)
- 下载速度快(534+)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通***蕊: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喜欢"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的人也看了
内蒙古寻宝记系列大中华寻宝记+寻宝记神兽小剧场我的新一本科学漫画书 中国地理百科全书儿童科普知识图书 6-12岁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彩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决胜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真题详解与押题密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精华笔记. 中药方剂中内分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外援书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新版托业模拟测验全面突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多莱尔作品:可怕的巨魔鸟/奇想国绘本 [美] 英格丽·多莱尔,埃德加·佩林·多莱尔 著,李剑敏 译 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孟子诠解(小插盒) 诠解 文白对照 全4册精装 图文版 原文注释白话译文 孟子诠解原著 原典解读 孟子典故释义 中华线装书局598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冷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培优新帮手·小学文言文教程1年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电话销售中的拒绝处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2019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也是园古今杂剧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视角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深圳,你到底有多深( 《深圳,你特色情》完美终结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蒲蒲兰绘本:乳房的故事(精装绘本)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基层女性生存指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古代乐器考 论中国古典歌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晨练奇遇/猫和老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正版 剑桥幼儿英语检定考试教材剑桥儿童英语基础版三级基础版Flyers上下册 自学培训班备考小学生儿童英文入门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2秋北大绿卡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数学人教版 小学1年级语文数学2本套同步讲解练习册辅导书(套装共4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