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四书(全四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毓老师说四书(全四卷)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跨世纪后一位通经大儒毓老师,注重因时举譬,倡导经世致用,使古代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问焕发了新时代的活力。
内容简介:
毓老师说四书根据毓老师课堂讲授“四书”之笔记整理而成,包括《毓老师说大学》《毓老师说中庸》《毓老师说论语》《毓老师说孟子》。“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经典,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毓老师讲解“四书”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依经解经,一字一义,重视经典的经世致用之旨。作者将“四书”归于儒家修、齐、治、平的价值体系,还原儒家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同时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清楚了解经典之真义,实用之价值,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书籍目录:
大学目录
前 言/1
经一章/1
传章 释明明德/45
传第二章 释新民/48
传第三章 释止于至善/52
传第四章 释本末/68
传第五章 释格物致知/71
传第六章 释诚意/73
传第七章 释正心修身/83
传第八章 释修身齐家/85
传第九章 释齐家治国/88
传第十章 释治国平天下/97
中庸目录
前 言 / 1
章 / 1
第二章 / 19
第三章 / 22
第四章 / 23
第五章 / 25
第六章 / 26
第七章 / 31
第八章 / 32
第九章 / 33
第十章 / 34
第十一章 / 38
第十二章 / 40
第十三章 / 43
第十四章 / 51
第十五章 / 57
第十六章 / 59
第十七章 / 63
第十八章 / 67
第十九章 / 72
第二十章 / 77
第二十一章 / 104
第二十二章 / 106
第二十三章 / 109
第二十四章 / 112
第二十五章 / 114
第二十六章 / 117
第二十七章 / 125
第二十八章 / 129
第二十九章 / 136
第三十章 / 141
第三十一章 / 146
第三十二章 / 152
第三十三章 / 155
论语目录
前 言/1
学而/1
为政第二/32
八佾第三/58
里仁第四/93
公冶长第五/116
雍也第六/142
孟子目录
前言/1
作者介绍:
新觉罗·毓鋆(1906--2011),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裔孙,号安仁居士。
毓鋆先生与溥仪同年出生,六岁开始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与溥仪一起师从罗振玉、王国维、康有为等大儒,十三岁就可以背诵《四书》《五经》,学习古代经史子集之学。
他自幼出身皇族,却猛烈批评帝制。壮年曾在政界叱咤风云,后安居斗室讲学六十年。他虽身为满人,而一生为服膺汉儒文化。他曾由衷地表示:“文化谁高,谁就同化谁。”
1947年毓老先生到台湾,后来创办天德黉舍、奉元书院,立下“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的宏愿,发扬中华生生不息之奥,复兴儒家经世致用之学。
毓老先生一生传奇,终身信守“龙德而能隐”。他读书一百年,成为跨世纪的后一位通经大儒。
毓老先生讲学,注重因时举譬,倡导经世致用,使古代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问焕发了新时代的活力。毓老先生世寿一百零六岁,教学六十年,有教无类,及门与授业弟子有上万余人,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被誉为两千多年以来孔子儒学的当代集大成者。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大学章
《大学》《中庸》前面均为“经”,《中庸》章为经;后面为“传”,解释经的;“经”明白,后面“传”就明白。《学庸》两“经”并着讲,可以了解得深刻些。要点先明白,每句话要真明白。好好读,尽己责任,于后世亦有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天地立心,尊生),在亲(又当“新”)民(为生民立命,卫生),在止于至善(为万世开太平,荣生)。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个“在”字有深义,不只是肯定,而且是不离。“在”,有自在义,如《心经》的“观自在”。要面对实际,实际即“在”,自在,皆自明也,皆与生俱来的,非自外求得之。
“尧舜,性之也”(《孟子·尽心上》),“天命之谓性”,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因为人人皆有尧舜之明、尧舜之性。本身就具有,何以没有用上?被乌云遮蔽了!乌云一散,就都露出。都有“自在”的东西,就是没有用上。有,但是糟蹋了,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佛家之六尘)、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及识蕴),而浪费了我们自身的宝贝。
不必外求,每个人都有“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如五蕴没有空,又如何明?皆自明也,就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明德,性德,生德,只要没有受外诱之私,懂了,就能用上。
佛经的汉译本不错,《心经》文章至美,意境至深!《心经》无法增减一字,《金刚经》无一重复的话与意思。《金刚经》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此四句为武则天所写,不得了,多聪明!
我讲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非讲字面,要开你们的脑子。讲到生活,故“不可须臾离也”(《中庸》)。若书为书,我为我,乃乱。
不孝,不承认有个“元”,失本。“孝为德本”(《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永不能变。我刚来台时,台湾人安分守己,完全是中国人,每家有家庙、家堂,每天给祖宗上香。
台湾要好,必自恢复孝道开始。极乐世界无不孝之人,“佛在家中坐,何必远烧香”?不自根上来,将来想好也办不到。台湾今天连吃也无真滋味了,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像。
大学之道,学大之道。学大,法天,学天,即天学。学天的方法,首要“在明明德”。“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身曰心”,命、性、心,三位一体,乃是与生俱来的,但易受外诱之私的蒙蔽,因为“人心惟危”,心猿意马,所以必加“明”的功夫。
“在明明德”,前“明”字为动词,宣扬,也是功夫所在;后“明”字为名词,“明德”指性(生),即“本然之善”。“在明明德”,性生万法,自根本断除迷信。
“生”的观念源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孔子“改一为元”,元生万物,更为进步。
孔子不言生,也没说谁生,而以“乾元”“坤元”为“资始”“资生”。资始、资生,“资”,借也。元,有两性,曰“乾元”“坤元”。不说生,而说含,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元,含乾、坤两性;乾、坤中皆含元,故曰“乾元”“坤元”。“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资”字重要,无一东西是单独成事的,“乾元”“坤元”相资而“始”、而“生”,为代。
第二代生之机即“明”,能终始万物,加“大”为赞词,故曰“大明终始”。“明”,能终始万物,终而复始,“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易经·乾卦》)
《易经》的构思,其思想之致密,真是不可思议!如学数学,必得还原才行,依经解经即是还原思想。此为几千年前中国人所写的,故称“夏学”,不分今古文,凡是中国人的智慧都吸收。夏,“中国之人也”(《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有别于夷狄。每个都有界说。《易经》绝非成于一人之手。
万物何以能生生不息?因为有“明”。明,乃“继之者”,继元,“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经·系辞上传》),故曰“元者,善之长也”(《易经·乾卦·文言》)。元,始万物者;明,第二代,接着元的,终始万物。虽没说“性善”,但也说“善性”了。
“在明明德”,“明德”乃终始之德,“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经·系辞下传》),“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易经·系辞上传》),日落月起,月落日起,终而复始,故能生生不息。“大明终始”,终始万物的是“明”,而始万物的是“知”,“乾知大始”(《易经·系辞上传》)。
“在明明德”,即明“尊生之德”于天下。“在”字,是肯定的。尊生之德,即生生不息,是大本。所以,宣扬“明”之德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明明德”,要明“明之德”于天下。何以步必明“生生之德”于天下?天有好生之德。“生,仁也”,桃仁、杏仁、瞳仁,代表生机、生命。明仁德于天下,既学天,天的德即好生,亦即仁,仁心、仁术、仁德、仁人。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也,所以要“尊生”。“明”之本能即机,能终始。终始为天之道,亦即自然之道。
中庸试读
《中庸》章为经,与《大学》经的部分合观,可以有更深的体会。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开首三句,乃是《中庸》全书之主旨,讲体用之道,将天人思想包括无遗。有处世经验了,再融会贯通,方知为处世之不二法门。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在”,与《中庸》的“之谓”,均为肯定词,知道就要行,能知能行。
“天命之谓性”,“之谓”,就是,是肯定的,天命就是性。“在天曰命,在人曰性”,何以说知天、知命,而不说“知性”?“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经·系辞上传》),性,是体;善,是用。“诚者,天之道”,善,是天之道的用。“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孟子·离娄上》),不明天之道,就不懂人之道。
中国人会用性之善。善,是性的用,“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天命之谓性”,知自己性之所在才能成德,故“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
“率性之谓道”,“率”,顺也,即前面有一东西存在,顺着;顺性就是道,尽此之谓,性外无别道。性,是大本;良知良能,是性之用。天命就是性,“顺性命之理”(《易经·说卦传》曰“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行性之道,即本良知良能去做。人人皆有性,人人皆可率性,“性相近”,本性相同;“习相远”,习性,情也,因环境而异。能知就能行,知行合一谓之学。
“率性之谓道”,人人皆有道,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修道之谓教”,修“率性”就是教,教育在引发人性,唤醒良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善性之本。
头脑必要清楚,对任何事才能分析清楚。以孔子之智,犹“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到五十岁了才知天命,那他是经过什么步骤以后才知天命?经过“不惑”,“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即不惑不欲。净惑于欲,还能知天命?嗜欲深者,天机浅。“惑”与“欲”如打不破,根本无法达天命。“知天命”,“天命之谓性”,懂得天命了,就懂顺着人性做事。
顺治(1638—1661)作有修道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朕本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成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管他万代与千秋。
他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能看破荣华富贵,可能有慧根,境界特别高!我和他是两种人,我认为人生是有责任的。
人要是没有人性,能对人类有贡献?读书人要明理,一个明理的人能不爱国?读书要改变器质,器质是慢慢修的。私情是一件事,正义更是一件事。懂得义了,见义必为,勇也。
要启发智慧,好好努力,“时乘六龙以御天”(《易经·乾卦》)。必学实学,现在“救死唯恐不暇”(《孟子·梁惠王上》云“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还扯闲?
人的斗争——与欲斗争,太难了!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与欲斗争,“男人要坏,四十开外”。什么人可以真正知天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人心都如镜了,则“不将不迎”(《庄子·应帝王》)。必练习做到此一程度。
英国有什么法?收回却说要法。必得有智慧与浑蛋划清界限。政客并不代表民,使他动而有悔,成为孤家寡人,即釜底抽薪。
论语试读
古人作书,非先拟题。一个整体东西分段,看首章开始两字“学而”,即以之作篇名。距离生活远,则难以接受。真理属性智,性生万法。自《论语》篇名,看古人的心多么真!
《论语》首学“学而时习之”,学什么?“而”,能也,学能时习之。《易》,时之用大矣哉!时大矣哉!时用大矣哉!时,刹刹生新,“当其可之谓时”(《礼记·学记》),“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时乘六龙以御天”(《易经·乾卦》)。时习,必知时、识时,才能用时。有“时习”的功夫,才能“裁成辅相”“智周(研究透彻)万物,道济(助)天下”。
真识时了,就不会下错误的决定。每天应问自己:“此何时也?”然后自试,“或跃在渊”(《易经·乾卦》)。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音yùn),不亦君子乎?”
“子”,男子之美称。“夫子”,在旧书中,非专指老师。《孟子》中尊有身份、地位者为“夫子”;女子称其夫亦称“夫子”,表示亲切。这就是人生!
自从孔子成为教师的祖师爷以后,“夫子”成为老师的专用名词。
以前先学识字,读《说文解字》,然后读书。
看古人造字的智慧,小篆是怎么写的?仔细深入了,自一举一动可见出古人的智慧,人的智慧是的。
“学”,觉,知;效,行。知行合一谓之学。觉,自觉,先觉要觉后觉,后觉则见贤思齐。中国的学,重在知行。
问:“弟子孰为好学?”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称颜回能将其所学发挥在生活上。学皆属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叫作学,求知不过是学的一半。
《礼记·学记》云:“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孔子说好学是“不迁怒,不贰过”,并未以读哪本书为好学。许多读书人都怕老婆,上课借机发脾气,此乃“迁怒”。什么叫过?“过,则勿惮改”,中间有严肃的条件——“不贰过”。
我依经解经,都有根据,否则成为臆说了。人都会想,就会越讲越远,以臆说混过真说。
知行合一,既然必行,为使之发挥作用,所以要“时习之”。“时习之”,此时,非时时刻刻,乃时髦,圣时。孔子为“圣之时者”,圣人中时髦的,摩登圣人,先时,超时的智慧,以领导时。
时,刹刹生新,如流水“逝者如斯夫”,片刻不停留。读古书,是在用古人的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所以得“时习之”,在今天可以用上,否则“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
孔子本身之学为一“时”字,孔学为“时学”,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孟子·万章下》),《论语》首“学而时习之”。日新,时;又日新,先时,超时。懂此观念了,读任何书都合乎时代。
传统学问则为“仁学”,《大易》中已含有“仁”的观念,“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易经·乾卦·文言》)。
我们文化悠久,什么都有一定的规矩,人的举止行动皆有一定。
“习(習)”,《说文》称:“习,鸟数飞也。”鸟习飞,自羽白、尚未丰时就开始,其间不知要练习多少遍,才能够恰到好处,其中包含多少挫折、痛苦、伤痛,后羽翼已丰,终于鹏程万里。
“习”,不足,还要“时习”之,与时俱进,就不落伍,被时代所淘汰。之所以不成功,乃因为功夫还不到。
中国之学无不谈政,谈政并不是闲聊,而是深行政治,“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史记·太史公自序》)。学多少,如不能关心时事、时政,都是废物,因为时事切身,近影响自己,久则影响子孙。
学因时习之,有所心得了,乃有悦。“悦”,中心喜悦。
要无所不学,但用则必当其可,“当其可之谓时”(《礼记·学记》),学无废学,皆适时之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难成。”(《礼记·学记》)人读书,得趣了,才能持之以恒,成为生命之学。
“悦”,藏之于心,难知;“乐”,形之于色,人知。自己有所得了,心花怒放则有悦,也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学而时习之”,必有新发现,岂能不悦乎?悦,藏之于心,多么传神!必“时习之”,才能有“悦”,悦那个密,不可言传。
学的方式,“学而时习之”。学,岂能一下就合乎时?今天学完了,如何“时习之”?要除掉一切不合理的,非礼勿“视、听、言、动”,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走“时所需”的路子,时习之。“致良知”,做好事,心里愉快。行善,不求报,良知之“悦”,乃“时习”的结果。内心的愉快,悦也。
“学而时习之”,后“得鱼忘筌”,连孔子都是。此即中国学术的真精神、华夏之学的精神。
“有朋自远方来”,“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春秋公羊传·定公四年》何注)。师生有朋友之谊,故“朋”可解作门弟子。
刘逢禄《论语述何》云:“《易》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友天下之善士,故乐。”
“有朋自远方来”,有其背后的基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卦·文言》)。“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有德了,人才来和你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礼记·学记》)有志同道合者,互相切磋琢磨。门弟子来自远方,即孟子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孟子·尽心上》)。
“不亦乐乎”,“乐”,喜之形于外,手舞足蹈。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是人不真知,不是人不知我。跟你学的智慧不一,或闻一知十,或闻一知二,或说千言万语,犹不能真知。“而不愠”,为师者,心中亦不愠。“愠与怒”,同“悦与乐”,一藏之于心,一形之于色。“愠”,不愉快藏于心;“怒”,不愉快形于色。
“学不厌,教不倦”是孔子伟大的精神,所以,编辑《论语》时,将此章列为首篇章。读完此章,必知要如何为学。
不要巧取豪夺,应练习在这个时代站得住。冷静想:有些人何以成功了?你们何以不自己好好努力,向历史负责,而净是偶俗?偶俗,与世俗相配,太浪费了!不要浪费了宝贵的智慧,而天天去偶俗。
要创造自己,如熊十力(1884—1968)在学术上,有特殊的成就。
熊十力,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家、学者。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后改名十力,字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
必要有超人的智慧。智慧是培养的,如曾文正公小时候外号叫“二呆子”,却是清朝成功的政治家。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卒谥“文正”。
看曾文正如何培养自己,《曾文正公日记》与《曾文正公家书》。
蔡元培(1868—1940),名字取得好。培元,元培,入手处是“培元”,后“元培”了!培养自己的元,即“浩然之气”。“养浩然气”,要“直养而无害”(《孟子·公孙丑上》),本身即俱有的,要认真培养自己与生俱来的本能。
人嗜欲深,则元渐耗。培元,步即守分。人有人的本分,守住嗜欲浅,天机(智慧)就深。如同栽树,好好照顾,久经时日,定根深叶茂。一切皆操之在己,皆自得也。
《易》“时乘六龙以御天”(《易经·乾卦》),连天都能御(支配),还不能御别的?男人想御天,女人却想御夫。天,代表自然,人能御天,即支配自然。《易》讲时、位,六龙,六个时、位,喻变,按时乘六变以支配自然。
至少也要御己,即培自己的元,培元而后能元培。培元,元培,才能有所成。
好好立志,发愤向学,首先,要知道责任之所在,人生在世一定有责任的。其次,要自知,有自知之明,即认识自己。再问自己:“我能干什么?”如此,每天焉能糊里糊涂混日子?知此,则连追女朋友都有目标了,懂得三部曲了,就知道第四部要怎么做。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作者:跨世纪后一位通经大儒与溥仪同年出生,六岁开始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
2内容:作者将“四书”归于儒家修、齐、治、平的价值体系,还原儒家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同时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清楚了解经典之真义,实用之价值,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书摘插图
前言
大学前言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朱子将其抽出,列为“四书”之一。朱子认为文中有错简、脱简,乃将之移补,而成修订本,以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说:“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但是《大学》的作者是谁,并无定论。王阳明讲古本《大学》,即《礼记》之原本。《礼记》成书于汉代。
大学,又称“太学”,古时之大学也,清曰“国子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即志于大学,此大学非专指太学、国子监,乃学大人之学也。《易经·乾卦·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辜鸿铭(1857—1928)所著《辜鸿铭的笔记·督抚学堂》云:
学问之道,有大人之学,有小人之学。小人之学,讲艺也;大人之学,明道也。讲艺,则不可无专门学以精其业。至大人之学,则所以求明天下之理,而不拘拘以一技一艺名也。洎(及也)学成理明,以应天下事,乃无适而不可。犹如操刀而使之割,锋刃果利,则无所适而不宜,以之割牛肉也可,以之割羊肉也亦可。不得谓切牛肉者一刀,而切羊肉者又须另制一刀耳。
亦即所谓“一法通,百法通”。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子罕》),通理以应万事。大学乃为学之境界,为学之目的,在求达大人之境界,以立不世之功。
大学者,学大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学大者,学天也,学得好,则可与天合其德,亦即法天。大人之学,自“法天”入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所学当用于所行,后则达“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之境界。....
中庸前言
《大学》《中庸》(合称《学庸》)与《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学庸》可谓儒学众经之胆,比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好。我母亲说《大学》即佛经的《心经》,《中庸》即佛经的《金刚经》。我母亲每日拜《法华经》,父亲则看《金刚经》。
《史记·孔子世家》以《中庸》为子思所作。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嫡孙,曾子的弟子。《中庸》本是《礼记》中之一篇,《礼记》成于汉儒。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引程颐(1033—1107,北宋理学家)说《中庸》为“孔门传授心法”(朱子在《中庸章句》开头引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其作《四书章句集注》,将《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中庸》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郑玄(127—200,东汉经学家)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礼记目录》)以用中为常道。朱熹引程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中称“子程子”,即“我们的夫子程子”,是程子学派。其后朱子集理学之大成,成程朱学派。马一浮(1883—1967,理学大师。抗战时,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著有《复性书院讲录》等)直接程朱学派,照着前人讲。熊十力(1885—1968)则接着前人讲,没有师承,不讲学派。各家注解,有各家的主张。今天不应再有门户之见,皆人之为道,不可为至道。我讲“公羊学”,是按道理讲,不讲学派。
中国了不起的智慧,就是法天,“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要学尧则天,亦即学大,故要读《大学》。“大学”者,学大也,即学天。则天,如四时之序、日月之运,后与天地参矣,故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易经·乾卦·文言》)。舜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用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故要读《中庸》,才懂得用中之道。
学尧舜,就是“学大”“用中”,故人人皆得读《学庸》,才可以为尧舜。《学庸》即学大、用中,尧舜之道即学大、用中,故人人读《学庸》,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中道,难以把握,以“中庸”作为标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未发尚藏之于内,即性,“率性之谓道”。过与不及都不行,必恰到好处,即中。还得“时中”,“君子而时中”,不可以执中而固守,“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劝你们:做事不要违时,君子而时中。违背人性的事不可以做,做人千万不要色庄,要去伪存真。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即中道之国,“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有多大?“中国”即天下,“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员)”,天下是一个大家庭,中国是其中的一成员。
《大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天下平。平天下而天下平。怎样才能天下平?《孟子》怎么说天下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圣人之大宝曰位”(《易经·系辞下传》),人人皆有位,“君子素其位而行”,没有位就乱了。“守位曰仁”(《易经·系辞下传》)。哪一个守位、素其位而行了?“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没有对父母好,对别人好,不过是势利之交,焉能天下平?都一个“伪”字,无一发自至诚。正心诚意,意诚而后心正。一部《大学》自“人心”讲到“天下平”。好好悟一部书就有用。
《中庸》怎么说天下平?“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何以君子笃恭能天下平?君子,并不是特权,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笃恭”,敬己之位,敬事能信,在其位必谋其政,绝不马虎。
《学庸》自率性入手,皆人与生俱来的,是不假外求的,因为性生万法,性为智海。想真达到“大一统”、性同,必要发掘人性,则“人人亲其亲、长其长”,不用喊天下平,天下亦平了!每人都居(守)正,所以“大一统”。
中华文化是启发人的良知,讨厌战争,应好好发掘中国思想。想救世,必发掘人的良知、人性,“天下者无患,然后性可善”(《春秋繁露·盟会要》),天下太平了,则其乐融融,然后性可善。所以要“通志除患,胜残去杀”,用“聪明睿智,神武不杀”(《易经·系辞上传》称“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好好“学大”“用中”,细读《大学》《中庸》,此二书乃儒家思想精华之所在。《大学》讲《春秋》之道,《大学》与《春秋》相表里。《中庸》讲《易经》之道,《中庸》与《大易》相表里。
以《学庸》建设自信心,也知道该做什么,人必有主宰才能站得住。《学庸》谈内圣、外王之道,对建设和平社会很有帮助。
对谁都不必迷信,连孔子在内,都不必亦步亦趋。要练习用脑想:如果经书都有用,那何以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仍潦倒一辈子?回到鲁国后,晚年作《春秋》,两年后卒。《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史记·孔子世家》);到孟子时“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也没能发挥作用。只不过死后有人利用,享食两千多年,子孙代代被封为“衍圣公”。
读书是在用智慧,要自根上了解,如内里添把火就有力量,磨了五十年,就是不亮也光。人有才,就可以随机应变,脑子得灵活。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购买多(380+)
- 不亏(611+)
- 推荐购买(261+)
- 下载速度快(277+)
- 无漏页(514+)
- 字体合适(278+)
- 品质不错(506+)
- 快捷(226+)
- 实惠(108+)
- 少量广告(84+)
- azw3(545+)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温***欣: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喜欢"毓老师说四书(全四卷)"的人也看了
加拿大高中落地手册:9-12年级高中生宝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安娜·卡列尼娜(全两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羽毛球快速入门与提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像建筑师一样思考 建筑 设计 规划 一本书让你爱上建筑学 国内众多建筑院校书目 北京科学技术【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24考研中医综合冲刺试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试宝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服务礼仪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职业精神(精华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预订】The Itsy-Bitsy Spider 进口原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如何运营成功的智库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春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自考通 过关宝典 03709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考小手册掌中宝 公共课 配套2015年版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黄金模板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想象力与心理疏导系列绘本:最神秘的秘密 (烧脑的想象+有效的心理疏导+创意亲子游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挑战不可能:李昌钰的鉴识人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爱自己的勇气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30秒探索:哲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八则(2级)(适合初2.初3年级)(含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正版包邮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英文原版 中文版 英汉对照世界名著中英文双语版英汉双语小说 读名著学英语 青少年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艺考魔方:素描头像 吕铮,辛亮 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埃里希·凯斯特纳作品典藏——小不点和安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