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5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用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内部讲义新大纲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公2015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用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内部讲义新大纲版精美图片
》中公2015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用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内部讲义新大纲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公2015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用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内部讲义新大纲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009833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8.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当当自营·药师资格证考试用书2015·名师总结大纲精华-权威解读把握趋势-透彻讲解突出重点-讲练结合轻松过关·赠关注微信微博赢取超值大礼 详见图书封底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5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内部讲义(新大纲版)》由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考试研究中心组织多位辅导名师精心研发,与新版大纲相符,是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生的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执业药师考试研究中心以*考试大纲为根本依据,深入研究大纲变化及近年试题,完全覆盖考试要点,内容全面系统,精准预测考试趋势,使考生理解有思路,作答有依据;②本书针对广大考生需求,版面设计活泼,双色印刷,彩色标注重要考点,内容层次分明,使考生复习有重点,记忆有方案;③本书细致分析了考试的命题原理和命题趋势,在每个重点章节后配有随堂练习,帮助考生学练结合,顺利通过考试。


书籍目录:

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章 解表药

  节 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第五节 清虚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节 常用药物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节 常用药物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节 常用药物

 第七章 温里药

  节 常用药物

 第八章 理气药

  节 常用药物

 第九章 消食药

  节 常用药物

 第十章 驱虫药

  节 常用药物

 第十一章 止血药

  节 常用药物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节 常用药物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节 化痰药

  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节 平抑肝阳药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节 常用药物

 第十七章 补虚药

  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阳药

  第三节 补血药

  第四节 补阴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节 常用药物

 第十九章 涌吐药

  节 常用药物

 第二十章 杀虫燥湿止痒药

  节 常用药物

 第二十一章 拔毒消肿敛疮药

  节 常用药物

第二部分 常用中成药

 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节 解表剂

  第二节 祛暑剂

  第三节 表里双解剂

  第四节 泻下剂

  第五节 清热剂

  第六节 温里剂

  第七节 祛痰剂

  第八节 止咳平喘剂

  第九节 开窍剂

  第十节 固涩剂

  第十一节 补虚剂

  第十二节 安神剂

  第十三节 和解剂

  第十四节 理气剂

  第十五节 活血剂

  第十六节 止血剂

  第十七节 消导剂

  第十八节 治风剂

  第十九节 祛湿剂

  第二十节 蠲痹剂

 第二章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节 治疮疡剂

  第二节 治烧伤剂

  第三节 治瘰核乳癖剂

  第四节 治痔肿剂

  第五节 治疹痒剂

 第三章 妇科常用中成药

  节 调经剂

  第二节 止带剂

  第三节 产后康复剂

  第四节 疗杂病剂

 第四章 儿科常用中成药

  节 解表剂

  第二节 清热剂

  第三节 止泻剂

  第四节 消导剂

  第五节 止咳喘剂

  第六节 补虚剂

  第七节 镇惊息风剂

 第五章 眼科常用中成药

  节 清热剂

  第二节 扶正剂

 第六章 耳鼻喉、口腔科常用中成药

  节 治耳聋耳鸣剂

  第二节 治鼻鼽鼻渊剂

  第三节 治咽肿声哑剂

  第四节 治口疮剂

 第七章 骨伤科常用中成药

 中国医考网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课程简章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解表药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二、性能与主治

  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症。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三、分类

  按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常将本类药物分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类。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主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主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

  四、临床应用与配伍

  临床应用时,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五、使用注意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微苦略降,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入肺与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

  【配伍】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药相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麻黄配苦杏仁:麻黄辛温宣散,功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苦杏仁苦温润降,功善平喘止咳,略兼宣肺。两药相合,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麻黄配石膏: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石膏辛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解肌。两药相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敷。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甘温助阳,流畅血脉,入心、肺、膀胱经,既走表,又走里。发汗力虽不如麻黄,但长于助阳、温通经脉、温中散寒,并能通阳化气而行水消肿,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疗阳虚、经寒血滞、水肿及痰饮诸证可投。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配伍】桂枝配白芍:桂枝辛甘性温,功能发表助阳、温通经脉;白芍酸甘微寒,功能养血敛阴止

  汗。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熏洗。【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忌服,孕妇及

  月经过多者慎服。

  紫苏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入肺、脾经。既散肺经风寒,又理脾胃气滞,为治风寒感冒常用药,兼

  气滞胀满者尤佳。此外,还能安胎、解鱼蟹毒。【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2)脾胃气滞证。

  (3)气滞胎动证。

  (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治鱼蟹中毒,可单用至30~60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敷、研末撒或煎汤洗。也可用鲜品。叶长于发表散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耗气,故气虚和表虚者慎服。

  生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性能特点】本品辛而微温发散。入肺经,散风寒而发汗解表,温肺寒而化痰止咳,为治风寒感冒

  与咳嗽所常用。入脾经,善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兼解鱼蟹毒。【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

  (2)胃寒呕吐。

  (3)风寒客肺的咳嗽。

  (4)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冲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故阴虚内热及热盛者忌服。

  荆芥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辛香发散,微温不烈,药力平和,入肺、肝经。生用长于发散,善散风解表、透疹止

  痒,为解表散风通用药,治表证及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炒炭性变收敛,善止血,治各种出血可选。

  【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烂外敷或研末

  调敷。荆芥穗发汗力强。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用。【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耗气伤阴,故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散微温,甘缓不峻,药力和缓,既入膀胱经,又入肝脾经。善祛风胜湿而发表、

  止痛、止痒、解痉,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风湿所致病证,也无论兼寒兼热,皆可投用。【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2)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3)破伤风,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酒剂、丸散剂。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服。

  羌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温苦燥,升浮发散,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药力较强。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

  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

  (2)风寒湿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使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又辛温燥烈,伤阴耗血,

  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服。

  细辛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性能特点】本品芳香气浓,辛温走窜,入心、肺、肾经,通彻表里上下,有小毒而力较强。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风寒、风湿所致诸痛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

  肺之要药。宜少阴头痛、鼻渊与牙痛。【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配伍】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

  【用法用量】内服:汤剂,1~3g;粉末,0.5~1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调涂。亦可煎汤含漱。【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服。又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研末服更须谨慎。反藜芦。

  白芷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入肺、胃经,善除手足阳明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疹。阳明头痛宜,牙痛鼻塞效良。

  【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2)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3)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4)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薷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脾经。【性能特点】本品微温,辛散芳化,入肺、胃、脾经。既发汗而解表,又化湿和中而解暑,还开宣肺

  气而利水消肿。功似麻黄,药力亦强,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宜,素称"夏月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主治病证】

  (1)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2)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含漱。发汗解暑宜水煎凉服,利水退肿须浓煎服或为丸服。【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有汗者忌服。

  藁本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肝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通,气雄而烈,直上颠顶,入膀胱与肝经。功似羌活,能发表散寒、祛风胜

  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与颠顶头痛。【功效】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故血虚头痛及热证忌服。

  苍耳子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燥,性温通达,并有小毒,主归肺经。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肌肤,内走筋脉。既散风寒、通鼻窍,又除湿、止痛、止痒,既为治外感鼻塞头痛之佳品,又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还为治痹痛与疹痒所常用。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

  (1)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

  (2)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使用注意】本品辛温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

  头痛者不宜服。

  辛夷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芳香质轻,升浮通达。入肺经,善散风寒、通鼻窍;入胃经,能引胃中

  清气上达。然因解表力弱,故仅为治鼻渊头痛与风寒头痛鼻塞所常用。【功效】散风寒,通鼻窍。【主治病证】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本品有毛,刺激咽

  喉,内服宜用纱布包煎。【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西河柳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心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入肺、胃、心经。既散风发表透疹,为治麻疹不透与风疹瘙痒所常用;

  又祛风除湿,治风寒湿痹可选。【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主治病证】

  (1)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2)风寒湿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汤擦洗。【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散,用量过大能令入心烦,故内服不宜过量,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

  忌服。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质轻上浮,辛香凉散,疏泄清利,入肺、肝经。既善散上焦风热而清利头目与咽

  喉,又能透发疹毒和疏肝。治风热诸疾宜,治肝郁化热可投。【功效】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气郁滞,胸闷胁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10g;或入丸散;不宜久煎,入汤剂当后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

  捣汁涂,也可煎汤洗或含漱。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使用注意】本品发汗耗气,故表虚自汗者不宜服。

  牛蒡子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寒清散,苦寒清泄,并兼滑利,入肺胃经,能升能降。外散风热而解表透疹,内

  解热毒而消肿,上清宣肺气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导热毒外出。发汗不如薄荷,长于清解热毒与滑

  利二便。主治风热或热毒所致诸疾,兼二便不利者尤宜。【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热疹痒。

  (4)热毒疮肿,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入煎剂宜打碎,炒用寒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蝉蜕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甘寒质轻,疏散清透解痉,功在肺、肝二经。发汗不如薄荷,清热不如牛蒡,长于

  祛风解痉与明目开音,主治风热、肝热或肝风所致诸疾。【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

  (4)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配伍】蝉蜕配胖大海:蝉蜕甘寒质轻,功能疏散风热、宣肺疗哑;胖大海甘寒,功能清宣肺气、利

  咽开音。两药相合,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冲服,或作丸散服。止痉用量宜大。【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桑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质轻疏散,苦多甘少,苦寒清泄,甘能益润。入肺经,能疏散风热、清润肺燥;入

  肝经,能清火益阴而明目,并兼凉血而止血,主治风热、燥热、血热所致诸疾。【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

  (2)肺热燥咳。

  (3)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4)血热吐衄。

  【配伍】

  桑叶配菊花:桑叶苦甘寒,菊花辛甘苦微寒,二药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合用后药力更强,善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肝热目赤、肝阳眩晕及肝肾亏虚目暗不明。桑叶配黑芝麻:桑叶平肝益阴明目,黑芝麻补精血润肠。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治肝肾亏

  虚视物昏花效佳,兼肠燥便秘者尤宜。【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眼或捣敷。润肺止咳宜蜜炙用。【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性能特点】本品辛香轻散,苦寒清泄,甘而益养,疏散清降。入肺经,善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

  入肝经,善泄热益阴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热毒而治疮肿。主治风热、肝热、热毒所致诸疾。【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病证】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

  (3)肝阴虚的眼目昏花。

  (4)风热头痛,肝阳头痛、眩晕。

  (5)热毒疮肿。【配伍】菊花配枸杞子:菊花辛甘微寒,功能清肝明目、益阴平肝;枸杞子甘平,功能滋补肝肾明目。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用之效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泡茶饮。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烂敷。疏

  散风热多用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使用注意】本品寒凉,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葛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而凉,性善升散,入脾、胃经。既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能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又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及透发疹毒,为治麻疹、烦渴、泻痢所常用。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主治病证】

  (1)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2)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3)热病烦渴,消渴证。

  (4)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配伍】生葛根配黄芩、黄连:生葛根甘辛性凉,功能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苦寒,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合用,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或鲜品捣汁服。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鲜葛根生津。

  柴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辛微寒,芳香疏泄,轻清升散,入肝、胆经。既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和解退热,又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且能升发清阳而举陷,为和解少阳、疏肝解郁调经及升阳举陷之要药。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

  (1)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感冒高热。

  (2)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3)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配伍】柴胡配黄芩:柴胡苦辛微寒,善疏散退热;黄芩苦寒,善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解半表半

  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入丸散。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使用注意】本品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服。

  升麻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微甘微寒,升散清泄。入太阴肺、脾经,能清散肌表风热而发表透疹,治风热头痛、麻疹不透。入胃与大肠经,能散阳明经风邪,治阳明头痛宜。入脾、胃经,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治中气下陷常用。还善清解热毒,治热毒上攻或外发所致诸证。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

  (1)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

  (2)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温毒发斑。

  (3)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g,宜蜜炙;用于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

  用;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生用研末调涂,煎汤含漱,或淋洗。【使用注意】本品具升浮之性,凡阴虚阳浮、气逆不降及麻疹已透者,均当忌服。

  蔓荆子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性能特点】本品辛苦微寒,升浮行散,既入膀胱经,又入肝胃经。主散头面部风热、清利头目而

  治头面部诸疾。兼祛经络风邪而疗痹痛拘急。【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主治病证】

  (1)风热头痛头昏,牙痛。

  (2)风热目赤肿痛或目昏多泪。

  (3)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打碎;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微寒,故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淡豆豉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凉微苦,甘而力缓,疏散宣透,入肺、胃经。既疏散风热,又宣散郁热,主治风

  热表证及郁热烦闷。另有以苏叶、麻黄水制者,其性微温,能发散表寒,治风寒表证可选。【功效】解表,除烦。【主治病证】

  (1)风热表证。

  (2)热郁胸中之烦闷不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胃气虚弱而又易作恶心者慎服。

  浮萍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膀胱经。【性能特点】本品辛寒清宣,轻浮升散。上入肺经,能疏散风热、发汗解表、透疹止痒;下走膀胱

  经,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尤善治风疹瘙痒与风水水肿。【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主治病证】

  (1)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鲜品15~30g;或入丸散,或捣汁饮。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体虚多汗者慎服。

  木贼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苦而微寒,质轻升浮,疏散清泄,入肺、肝经。能疏散风热而退翳明目,治目疾可

  投;兼凉血而止血,治血热出血可用。【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主治病证】

  (1)风热目赤,翳障。

  (2)血热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疏散清泄,故气血亏虚者慎服。

  1.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

  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证。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5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内部讲义(新大纲版)》2015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新版大纲对大纲结构、内容和具体能力要求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订。新大纲中,不仅使各专业知识科目的综合性大大增强,而且在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上,加大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比重,降低专业基础知识的比重。在考试难度极高,通过率极低,考试大纲变动很大的情况下,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考试研究中心组织众多辅导名师,根据新版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实情况,总结考试规律和技巧,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精准预测考试趋势,编写了这套切合考试实情、易于理解记忆、重点要点突出、包含随堂练习、讲练结合快速提分的精品教材。本书精心研发,经典权威,帮助考生学习专业知识,是考生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宝典。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376+)
  • txt(76+)
  • 好评(217+)
  • 无颠倒(290+)
  • 值得购买(600+)
  • 盗版少(168+)
  • 格式多(666+)
  • 一星好评(374+)
  • 三星好评(311+)
  • 快捷(538+)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曾***玉: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芮***枫: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