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问·清代传统法秩序(阿风、王志强、陈新宇、尤陈俊联袂推荐,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大学问·清代传统法秩序(阿风、王志强、陈新宇、尤陈俊联袂推荐,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精美图片

大学问·清代传统法秩序(阿风、王志强、陈新宇、尤陈俊联袂推荐,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电子书下载地址

》大学问·清代传统法秩序(阿风、王志强、陈新宇、尤陈俊联袂推荐,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学问·清代传统法秩序(阿风、王志强、陈新宇、尤陈俊联袂推荐,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985809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4
  • 页数:508
  • 价格:96.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的扛鼎之作,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大学问出品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多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考察了传统中国法的诸多面向,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

书中言必有据,理论深刻,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利用清代法律文献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无疑是一本近年法制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书籍目录:

序章  传统中国的法秩序

 

章  人与家

节  家

第二节  人

第三节  宗

 

第二章  生业与财产

节  管业

第二节  服役

第三节  租佃

第四节  所有权秩序的特质

 

第三章  社会关系

节  空间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合

 

第四章  秩序、 纷争和诉讼

节  社会秩序的思考方式

第二节  纷争和解决

第三节  国家审判机构的概要

 

第五章  听讼——审判与判决的社会基础

节  听讼流程1——标准流程

第二节  听讼流程2——附随的各种展开

第三节  听讼的规范构造

第四节  规则型法与公论型法

 

第六章  断罪——犯罪的处罚与判决的统一

节  命盗重案的处理1——州县进行的工作

第二节  命盗重案的处理2——复审的过程

第三节  律例及其运作方法

第四节  成案的使用

第五节  判决基础的赋予及判决的统一

 

第七章  法律、 权力和社会

节  寻找中国的法律

第二节  心中之法律的社会共有

第三节  社会和权力

 

第八章  传统中国法与近代法

节  一般的人际关系与制度性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与近代法

 

终章  跨越文明的法论述方式

后记


作者介绍:

    寺田浩明,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后任京都大学法学院教授,2018年荣休,现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与纠纷解决,出版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与滋贺秀三、岸本美绪、夫马进合著)、《权利与冤抑》。

 

    王亚新,京都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在日本的香川大学、九州大学等高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到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2019年荣休。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九十多篇,出版专著六部、译著四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虽然说租佃关系是市场环境中形成的契约结合,但田主与佃户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因此就可以说是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作者基于史料,爬梳田主佃户关系的各种形态。

——编者按

 

佃仆与分种

 

佃仆

首先,田主佃户关系的一个,是佃户方的称呼中带有“仆”字的形态,比如“佃仆”“田仆”等。在这种情况下,佃户在耕种田地之外,还要服从田主的指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外出时的随从)。而如果持续地甘于这种被使唤服役的关系,终便会以“主仆名分”论处。

例如因战乱或者天灾等原因,难民一家流浪寄居于地主家中。两者之间虽然在形式上是租佃关系,但既然佃户一家包括住所在内的一切都是由田主负担的,那么田主有所吩咐的时候他们是无法拒绝的。此外,如果佃户遇到“饥寒”(凶作)时受到地主生活上的援助,也很可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或者佃户在滞纳佃租时,如果直到完纳前都要无偿服从地主的使唤服役等,都会使租佃关系中叠加上雇佣关系和人身出典关系。而与这种佃户没落为佃仆的方向相反,还存在着前述家奴通过“恩养婚配”组建家庭,向着稍微自立的方向发展,成为佃仆一家的情况。

关于田主与佃户之间的犯罪案件,宋代的史料中,出现了一般要加减刑罚论罪的法律规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四十五元祐五年(1090)七月乙亥条:

刑部言:“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主犯之,杖以下勿论,徒以上减凡人一等,谋杀盗诈及有所规求避免而犯者,不减。因殴致死者不刺面,配邻州本城。情重者奏裁。”从之。

所谓佃客,是指从其他地域流入的人(客户)作为佃户定居下来的情况。只是与雇佣劳动的情况一样,并不能因为佃户耕作这一行为本身便将其置于隶属的地位上。正如不能将雇工人律的适用范围想定为所有具有法律上的雇佣关系的人,如果将这一规定的适用对象想定为当时所有的佃户恐怕也是错误的(当然这里也涉及实务中的认定问题)。但从这种不加掩饰的写法来说,至少可以明显地看出,宋代佃户的存在方式一般是从属于田主家的。并且反过来说,既然惯常存在着这种在生死线上挣扎除了依附他人便无法生存下去的家庭,则这种类型作为佃户存在形态的一个直到清末为止都持续存在。

分种

然而,到了清代,佃户阶层的重心逐渐转化为拥有自己的家庭住房并具有相应程度的自立性的农民家族,关于主佃关系的存在方式,将田主与佃户视为互通有无的存在、认为他们之间属于“相资相养”关系的看法也渐渐成为主流。

在对这种思考方式进行归纳时,如下所示,出现了将租佃关系视为田主与佃户的共同经营体的看法。《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第二目物租I分收的物租”的说明为:

合作佃种形式下之分股——田主提供佃地,佃户从事耕作,经营资本由双方分担,总收益则依据一定比率分配。名为佃种,实际上田主与佃农共同出资经营农事,颇与普通企业组合相似。所异者一则出土地,一则出劳力耳。

其中,佃租采取的是地主五、佃户五或者地主四、佃户六的分成租形式。该比例取决于土地生产力的高下、田主和佃户谁来提供耕作该土地的种子和肥料、使用谁的农具等要素。基本可以想见,田主也住在乡下并且时常会巡视田地,农事也基本上是在田主的指示下进行的。到了秋季收获后,将收获物堆在地主家的院子里,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有时也会将田地本身从空间上约定比例进行划分,田主一家和佃户一家各自收割。

总之,意味深长的是,这里所说的“租”与其说是佃户向田主进行“支付”,毋宁说是田主与佃户进行“分割”。进而言之,其中存在着田主以土地等实物、佃户以劳动力等实物各自出资构成的经营共同体,田主和佃户双方都收租作为其共同经营的“分红”。

 

节选自[日]寺田浩明《清代传统法秩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阿风、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志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新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尤陈俊一致推荐;

2.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寺田浩明是日本杰出学者滋贺秀三的高足,日本研究中国法制史领域的代表人物。该书是汇集其几十年研究心血的集大成之作,是市面上少有的寺田浩明专著。该书曾于2018年推出日文版,在日本学界收获广泛好评;

3.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作者从清代中国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和刑罚制度等角度出发,涉及了中国法制史中的诸多面向,利用清代法律文献深入浅出地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以此探究中国法究竟为何物,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揭示一种理解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方法;

4.一部史料与理论兼备的厚重之作。作者结合西方近代法理论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通过运用各种正史、政书、律典、判牍、文集及档案文书史料,考察了传统中国,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进而分析传统中国契约社会、诉讼社会秩序;

5.研究方法创新,别具一格。本书虽以中国法制史为题,但作者没有选择以时间或者历史事件为脉络,而是以各类法律案例为出发,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以此为读者搭建起一种理解传统中国之法秩序的分析框架;

6.一堂生动的中国法制史课,内容深入浅出,行文流畅。本书为寺田历年在日本各大学法学部教授“中国法制史”“东洋法制史”等课程讲义的总结修订,具有讲义性质。通读本书,不仅可以对寺田的法史学体系有概要式的理解,也可以管窥寺田本人的学术体系的架构;

7.本书封面以诉状、衙门等元素作为底图,一顶醒目的清代官帽叠加在上,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清代司法图景,贴合本书主题。

 

编辑推荐

寺田浩明是日本杰出学者滋贺秀三的高足,擅长中国习惯法研究。该书由寺田浩明讲授“中国法制史”课程的讲义修订而成,作者的退休时间为2018年的3月,临近退休之际,将自己一生的学问体系示之以人,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情怀。同年该书于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一经面世即广受日本学界的好评。

滋贺秀三曾提出传统中国法与西方法秩序的原理是不同的,寺田浩明则在此之上,进一步对传统中国法进行解析,力图说明其性质本身。在寺田浩明看来,与西方的规则型法与审判不同,传统中国法是非规则型的、公论型的法,是传统中国本土形成的秩序。虽然这一秩序和通常法学院所教授的“法”不同,但寺田浩明试图提供一个论述范式,来证明这一秩序也是法。

家的含义

    作者认为,日本传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公司性质的组织体,家主负有运营的责任,而传统中国的“家”则是血缘相近者的生活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共同的,是一种“同居共财”的关系。

社会关系

    与西方固化的“村落共同体”不同,中国的村落存在着宗族、同乡会、同业行会及秘密会社等各种社会关系,他们一方面“通力合作”,实现了生产与生活的互助,另一方面,部分组织也存在着“临时拼凑”的特点,难以长久维持。与西方“一体型”社会结构不同,传统中国是“散沙型”社会构造。


书摘插图

大部分的命案、盗案司法程序如何启动,被害者、受理诉讼的地方官需要准备哪些文书材料?作者以“厨师杀人案”为切入,解析命案、盗案的具体司法流程。

——编者按

 

 

命案开始的应对:以“厨师杀人案”为切入

 

命案开始首先,如前揭《大清会典》所述,在事案为“命案或盗案”的情形,有几件地方官在法庭审理前即须进行的事情。

大部分的命案、盗案,开始于被害者或被害者亲属的提诉(或说明被害情形的文件、事件报告)。与听讼时相比,此时所用的文书亦无不同。在命案的情形,大部分的文书标题为“报恳验究”,亦即报请检验究明之意,受理诉讼的地方官初须进行的作业即为验尸(检验及查明死因、追究责任)及赴现场勘验。在接续初始对应的阶段,地方官被要求通过“通详”的事件报告(“通”具有多方一齐的意思,“详”则指称为详文的上申文书形式),向省内全体上司(总督、巡抚、按察使、知府等)汇整迄今为止的搜查过程。

通详一例

虽然有些冗长,但为了兼顾介绍地方官处理命案的初应对情形,首先拟举一则涉及命案的通详为例。在《湖南省例成案》刑律卷六贼盗“恐吓取财”的项目下,有引用“少壮恶丐横索滋扰严行究遂”文书的常宁县知县“通详”。以下称为“厨师杀人事件”。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戌刻,据卑县南乡民寥百南报称〔午后8时左右〕,本月十八日,蚁〔小生〕娶媳设筵。早饭后有潭邑乞丐谢廷远,携侄〔兄弟的小孩,侄子〕谢宗文、谢夜呱、同伴周三序,至蚁家乞食。适蚁出外请客,蚁侄寥汝南给与酒肉米粮。讵伊等食后嗔肉微少,谢宗文闹入厨房,打断窓(按:窗)串,掷泥抢肉,与司厨〔厨师〕周坤易相殴伤胁。蚁闻即至扶救,不料宗文于昨夜深殒命。随投保正〔在地方上负责维持治安之人〕寥方华验明,理合报恳验详称等情。又据保正寥方华报同前由。

据此,卑职查,该尸距城四十里〔20公里〕。随于次早黎明,单骑减从,带领吏仵,自裹糇粮,前往相验。于辰刻〔上午8时左右〕始抵尸所。著令仵作〔负责验尸的衙役〕,将尸抬放平明地面,脱去原穿青绵衣套一件、破白绵布裤一条,用水洗浄,眼同尸亲原报保邻人等,如法相验。

据尸叔谢廷远供报,尸年十九岁。

据仵作张吉喝报,打量本尸,身长四尺七寸、辫长一尺一寸。验得,一仰面。面色赤。致命右额角一伤、斜正二寸八分、紫红色。浮肿系磕伤。两眼胞微开。口微开。上下牙齿全。舌在内。两手散。肚腹平塌。致命右胁连合面右后胁一伤、斜长三寸三分宽三分、青紫色、系棍伤。不致命右胁一伤、斜正二寸五分、紫红色、略破粗皮、系跌伤。验得,一合面。不致命谷道有粪。其余仰合周身翻复细验,并无别故。

卑职亲视无异。追出凶棍,比对右胁伤痕相符,委系殴伤身死。当场填注尸格,著即备棺收殓,锔封浅厝,交给牌邻〔负责照顾地方之人)看守、取结〔誓约书〕存卷。

随诣勘明寥百南住宅中,系正屋左右横屋各一栋,倶系三间。厨房在右边横屋。间檐下窓(按:窗)孔已断,门壁厨灶,倶有掷撒泥土。并验厨房外有深沟一条,内倶乱石淤泥。

勘毕就即逐一研讯。

问据保正寥方华供……

问据邻佑王启标、李恭一供……

问据寥百南供……

问据寥汝南供……

问据夏孝六供……

问据谢廷远供……要求与侄子申冤的。

问据谢夜呱供……

问据周坤易供,小的是衡山县人,今年三十二岁,搬住常宁南乡烟竹湖有十二年。父母死故,并没妻儿,止(按:只)有一个兄弟周老四,同小的耕种度活。小的与寥百南是近邻,向来相好。他本月十八日,因他儿子娶亲,雇小的整筵请客。早饭后……〔详细供述到人死亡为止的始末〕……今蒙验明伤痕,也是小的前生冤孽〔前世的因缘〕,愿甘坐罪,就是等供、据此。

除将周坤易带押羁禁,木棍贮库,余倶分别保释,容俟再加确审起衅殴伤致死实情,按拟解勘外,所有据报相验缘由,填格录供、取具仵作不致增减隐匿妄报伤痕甘结、卑职加具印结〔盖有官印的誓约书〕、遵例先行具文通报。俯赐查核。文中虽言“有潭邑乞丐谢廷远”,但潭县(湘潭县)位于事件发生地湖南省常宁县北方100公里以上之遥,可见他们并非固定在当地乞讨。再者,从“携侄谢宗文、谢夜呱”来看,可知他们的父亲业已身故,母亲不知去向。谢廷远带领侄子们,同友人周三序转往寻找新天地,流浪南方乞食。但实际阅读供述,谢廷远当天似乎也露宿在某间庙宇的屋檐下,一早才离开,其后才在准备婚礼宴会的场合与其他人相遇,应该也有看到冬天清晨热气腾腾的样子。其次,扮演本件加害者角色的周坤易,出生地横山县也位在常宁县北方50公里以上之处,双亲也已亡故,与兄弟一起辗转流落常宁县。周坤易的境遇,与身无长物乞食为生的谢廷远一行,差相仿佛。幸运的是,周氏兄弟在当地能以佃户的身份安身立命,又因善于厨艺为人看中,被委以准备筵席的工作,终却仍遭此不幸。所谓“前生冤孽”一语背后,仅有这些情节而已。

 

节选自[日]寺田浩明《清代传统法秩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


媒体评论

本书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台湾旧惯调查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全方位地考察了传统中国,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西方社会以外的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作者善于运用史料,擅长理论分析,其关于“听讼”与“断罪”,“规则”与“公论”的分析,都极具启发性,开创了比较法史研究的新境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阿风

 

本书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深入多维地展示了帝制中国法的面相,言必有据而不堆砌史料,理论深刻而不炫耀语词,从历史视角剖析中国法观念及其内在机理,融通古今深思其当下意义,类型化总结富有洞见和启发性,是日本学界对中国法制史研究高水平成果的代表之作,将成为该学科的经典性论著。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王志强

 

本书作为寺田浩明教授在京都大学退休时的终讲义,乃作者多年来在中国法制史领域教研深耕细作的集大成之作,是作者念兹在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其既有日本传统的东洋法制史研究注重资料的历史传承,又有从关键概念入手建构适合类型化法哲学思考的方法创新,是一本史料与理论兼备的厚重作品。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新宇

 

这是一本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的佳作,富含学术洞见。其别具一格的章节安排,反映了作者在问题意识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之处,亦即主要以清代这一传统中国法制发展的完成期为切入点,扎实运用各类史料,并吸纳学界先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从法学角度深入思考如何超越欧陆法学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搭建起一种可供妥帖理解传统中国之法秩序的分析框架,就像此书日文原版封面上的英文书名

China's Traditional Legal Order

所暗示的那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尤陈俊


前言

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多年来潜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为寺田浩明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法史的集大成之作。

虽然在日本的大学作为“东洋法制史”这一科目的授课教材,但本书没有采用常见的教科书体例,即并无对中国历朝历代法律制度发展的概述,亦未就法典律令或机构设置等方面展开体系性的介绍。著者在本书中指向的目的在于,通过种种史料史实去“破译”体现传统中国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的动态及其内在逻辑的“编码”(code),建构起某种能够深入而又统一地解读历史上种种有关“法”的复杂现象的理论模型。大概正是出于这样具有高度理论性的研究目的,本书的对象范围大致以清代的家庭(“同居共财”)、宗族、土地和契约、司法制度(包括民事领域的“听讼”和作为刑事审判的“断罪”)为主,涉及的时代则延伸至帝制之后的民国和当代。通过对汉民族传统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秩序中“法”究竟何指或者“法为何物”的叙述和分析,著者描绘出了某种从整体和根本上区别于西欧前近代法,以及欧美现代法制的“另一类秩序”模式。

由于本书具有以上的特点,将其翻译为中文介绍给国内读者绝非一件易事。所幸,著者在潜心研究的同时,也指导培养了一批中国留学生。本书的八名译者中,多数都曾在京都大学受教于寺田浩明教授门下。黄琴唐、张登凯来自中国台湾,目前黄琴唐已在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法学系任教,回到中国大陆的李冰逆、海丹、孟烨、魏敏、曹阳的工作单位则分布在四川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法学院)及华东政法大学等院校。此外,从中国台湾到金泽大学留学,由中村正人教授指导取得博士学位的江存孝现在供职于中国台湾法官学院。他们分担译出的各个章节都由著者本人仔细校阅,不少内容的表述在著译者之间经过了反复的沟通及推敲。对于这样形成且已具备很高完成度的译稿,我作为监译仅加以通览并从整体上就中文的表达略做勘校,在得到著者本人的确认首肯之后才终予以定稿。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阿风研究员又仔细阅读译稿,提供了若干修订或润色的意见,寺田教授本人再吸收其中一些修改,对译稿做了进一步完善。历经两年来如此“较真”的共同努力,至少就著者自己也表示十分满意这一点而言,相信本书的翻译质量已经获得了相当的保证。

本书各章译者(按照章节顺序排名):张登凯(序章、后记)、黄琴唐(章、第八章、终章)、李冰逆(第二章)、海丹(第三章)、曹阳(第四章)、海丹/孟烨(第五章)、江存孝(第六章)、魏敏(第七章)。本书以目前这样上佳的面貌同读者见面,与诸位同仁和出版社编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致谢。

 

王亚新谨识于清华园 2022年3月

 

节选自[日]寺田浩明《清代传统法秩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

 


书籍介绍

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的扛鼎之作,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

阿风、王志强、陈新宇、尤陈俊联袂推荐,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多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考察了传统中国法的诸多面向,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

书中言必有据,理论深刻,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利用清代法律文献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无疑是一本近年法制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本书亮点】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阿风、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志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新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尤陈俊一致推荐;

2.日本学界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高水平代表之作。寺田浩明是日本杰出学者滋贺秀三的高足,日本研究中国法制史领域的代表人物。该书是汇集其几十年研究心血的集大成之作,是市面上少有的寺田浩明专著。该书曾于2018年推出日文版,在日本学界收获广泛好评;

3.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作者从清代中国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和刑罚制度等角度出发,涉及了中国法制史中的诸多面向,利用清代法律文献深入浅出地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以此探究中国法究竟为何物,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揭示一种理解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方法;

4.一部史料与理论兼备的厚重之作。作者结合西方近代法理论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通过运用各种正史、政书、律典、判牍、文集及档案文书史料,考察了传统中国,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进而分析传统中国契约社会、诉讼社会秩序;

5.研究方法创新,别具一格。本书虽以中国法制史为题,但作者没有选择以时间或者历史事件为脉络,而是以各类法律案例为出发,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以此为读者搭建起一种理解传统中国之法秩序的分析框架;

6.一堂生动的中国法制史课,内容深入浅出,行文流畅。本书为寺田历年在日本各大学法学部教授“中国法制史”“东洋法制史”等课程讲义的总结修订,具有讲义性质。通读本书,不仅可以对寺田的法史学体系有概要式的理解,也可以管窥寺田本人的学术体系的架构;

7.本书封面以诉状、衙门等元素作为底图,一顶醒目的清代官帽叠加在上,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清代司法图景,贴合本书主题。

【名家推荐】

本书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台湾旧惯调查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全方位地考察了传统中国,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西方社会以外的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作者善于运用史料,擅长理论分析,其关于“听讼”与“断罪”,“规则”与“公论”的分析,都极具启发性,开创了比较法史研究的新境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阿风

本书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深入多维地展示了帝制中国法的面相,言必有据而不堆砌史料,理论深刻而不炫耀语词,从历史视角剖析中国法观念及其内在机理,融通古今深思其当下意义,类型化总结富有洞见和启发性,是日本学界对中国法制史研究高水平成果的代表之作,将成为该学科的经典性论著。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王志强

本书作为寺田浩明教授在京都大学退休时的最终讲义,乃作者多年来在中国法制史领域教研深耕细作的集大成之作,是作者念兹在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其既有日本传统的东洋法制史研究注重资料的历史传承,又有从关键概念入手建构适合类型化法哲学思考的方法创新,是一本史料与理论兼备的厚重作品。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新宇

这是一本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的佳作,富含学术洞见。其别具一格的章节安排,反映了作者在问题意识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之处,亦即主要以清代这一传统中国法制发展的完成期为切入点,扎实运用各类史料,并吸纳学界先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从法学角度深入思考如何超越欧陆法学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搭建起一种可供妥帖理解传统中国之法秩序的分析框架,就像此书日文原版封面上的英文书名China's Traditional Legal Order所暗示的那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尤陈俊

【编辑推荐】

寺田浩明是日本杰出学者滋贺秀三的高足,擅长中国习惯法研究。该书由寺田浩明讲授“中国法制史”课程的讲义修订而成,作者的退休时间为2018年的3月,临近退休之际,将自己一生的学问体系示之以人,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情怀。同年该书于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一经面世即广受日本学界的好评。

滋贺秀三曾提出传统中国法与西方法秩序的原理是不同的,寺田浩明则在此之上,进一步对传统中国法进行解析,力图说明其性质本身。在寺田浩明看来,与西方的规则型法与审判不同,传统中国法是非规则型的、公论型的法,是传统中国本土形成的秩序。虽然这一秩序和通常法学院所教授的“法”不同,但寺田浩明试图提供一个论述范式,来证明这一秩序也是法。

家的含义

作者认为,日本传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公司性质的组织体,家主负有运营的责任,而传统中国的“家”则是血缘相近者的生活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共同的,是一种“同居共财”的关系。

社会关系

与西方固化的“村落共同体”不同,中国的村落存在着宗族、同乡会、同业行会及秘密会社等各种社会关系,他们一方面“通力合作”,实现了生产与生活的互助,另一方面,部分组织也存在着“临时拼凑”的特点,难以长久维持。与西方“一体型”社会结构不同,传统中国是“散沙型”社会构造。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体验还行(656+)
  • 值得下载(369+)
  • 种类多(490+)
  • 书籍完整(226+)
  • 体验好(536+)
  • 四星好评(158+)
  • 速度快(533+)
  • 体验满分(102+)
  • 三星好评(96+)

下载评价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