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战争:难以降服的西北强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宋夏战争:难以降服的西北强藩精美图片
》宋夏战争:难以降服的西北强藩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宋夏战争:难以降服的西北强藩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510559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8.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继“宋朝往事”(辑)后,黄金班底又推出精彩第二辑! 宋朝往事,尽收眼底!西夏看似弱小,却一度让大宋朝无地自容。


内容简介:

宋朝和西夏的关系是一段让人不好琢磨的历史,这里有宋夏间为重要的战役,如“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熙河之战”“元丰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洪德城之战”“平夏城之战”……还有宋夏间的政治博弈,如“景德和议”“庆历和议”“元祐和议”……宋夏间的战与和为读者展现了十至十二世纪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波澜壮阔的军事史事。


书籍目录:

引 言 / 001

党项崛兴,战事初起 / 004

一、继捧献地,继迁自立 / 004

二、重整旗鼓,智取银州 / 009

三、附辽抗宋,由弱变强 / 014

四、依违南北,叛服无常 / 020

第二章

姑务羁縻,以缓争战 / 028

一、战略转向,守内虚外 / 028

二、反战风起,灵州陷落 / 037

三、景德和议,军备懈弛 / 048

第三章

西夏建国,全面开战  / 059

一、元昊偏霸,立国称帝 / 059

二、三川口下,宋军惨败 / 073

三、好水定川,宋军连败 / 086

第四章

庆历和议,整饬边防 / 103

一、庆历新政,和议展开 / 104

二、祸起萧墙,变生肘腋 / 116

三、大战前奏,摩擦不断 / 130

第五章

神宗即位,战略进攻 / 137

一、智取绥州,转守为攻 / 137

二、变法强兵,熙河拓边 / 152

三、五路伐夏,先胜后败 / 163

四、永乐长恸,坚守兰州 / 178

第六章

元祐议和,绍圣开边 / 193

一、元祐更化,妥协退让 / 193

二、扰耕浅攻,楶立边功 / 211

第七章

终极决战,定功继伐 / 227

一、徽宗继位,绍述遗志 / 228

二、西夏臣服,战尘暂歇 / 240

余 话 / 250

后 记 / 258


作者介绍:

陈俊达,江苏徐州人,1991年8月16日生,汉族。201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日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6年、201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杨军教授。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师资博士后。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江海学刊》《古代文明》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已完成吉林大学研究生项目2项,正在主持进行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吉林省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1项。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雄踞我国西北部长达近二百年的西夏政权(1038—1227年),是我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党项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羌族中的一支,又称党项羌。南北朝时期,党项羌已活动于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隋末唐初,党项羌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著名的党项部落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部,各自独立,不相统属。其中以拓跋氏为强大,建立西夏的就是拓跋氏。

唐玄宗时期,随着地处青藏高原的吐蕃的强盛,党项诸部为避其锋芒,逐渐将活动区域自今四川、西藏、青海交界地区迁徙至甘肃、宁夏和陕西北部一带。党项诸部中居住在陇山以东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的称“东山部落”,居住在夏州(今陕西靖边)一带的称“平夏部落”,皆依附于唐朝,西夏正是在平夏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末,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帮助唐朝廷镇压黄巢起义军,被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爵夏国公,赐国姓李氏。定难军治夏州,辖夏、银(今陕西榆林南)、绥(今陕西绥德)、宥(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静(今陕西米脂)五州之地,夏州党项李氏成为名副其实的唐朝藩镇,雄踞一方。

五代时期(907—960年),党项诸部散居各处,夏州党项李氏为当中势力的一支。夏州党项李氏僻居西北一隅,名义上依附于中原王朝,五十余年间,夏州党项李氏对中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北汉政权,相继保持“臣属”关系,受其封号,朝贡不绝,但实际上已相对独立,充分利用各藩镇之间的矛盾,坐山观虎斗,借机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去世,其子李彝超继任,后唐明宗李嗣源试图用将李彝超调任延州(今延安东北)节度使的方法,迫使李彝超离开夏州,以终结夏州党项李氏对定难五州的割据。但在李彝超的坚决抵制下,后唐明宗被迫妥协。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李彝超去世,李彝殷继任节度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遣使入贡,受封西平王。

公元960年,伴随着陈桥驿的一场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改元建隆,是为宋太祖。不同于五代时期,宋朝建立后,“向背不常”的党项李氏开始夹在宋、辽两大政权之间,亟须时任定难军节度使的李彝殷做出选择。李彝殷在权衡利弊后,派遣银州防御使李光俨奉表贺宋太祖即位,并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改名李彝兴。宋太祖此时正依照“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面对党项李氏来附,优加赏赐,并命其助宋朝防御北汉。李彝兴接到宋朝的命令后,为表忠心,特遣部将李彝玉领兵御北汉兵于麟州(今陕西神木)。建隆三年(962年),李彝兴又遣使赴宋进贡马三百匹。为表彰李彝兴,宋廷特加其太尉衔,赐玉带。乾德五年(967年),李彝兴去世,宋朝追封其为夏王,并赠太师衔。开宝五年(972年),李光睿(李彝兴之子)听闻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立即遣使上表,请求朝廷收回兵权。宋太祖婉言拒绝并加以安抚,这使得李光睿十分感激,遂于开宝九年(976年),亲自率兵助宋,从西面夹击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统大军攻灭北汉,此时李光睿已去世,其子李继筠嗣位,同样出兵助战,沿黄河列寨,并东渡黄河偷袭北汉军驻地,以张宋军军威。当年七月,李继筠去世,其弟李继捧继立。此时宋太宗正忙于伐辽战事,直到次年十一月才授任李继捧为定难军留后。

自建国之日起,宋朝与党项李氏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宋朝的西部边界也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李继捧入宋,这种局面随之被打破。李继捧入宋后,族弟李继迁随后反宋,公开与宋朝决裂。此后,党项李氏逐渐壮大,并建立西夏,发展成为足以抗衡辽、宋的地方政权。宋朝与党项交恶,宋朝西部的边境几无宁日。他们之间漫长曲折的战争故事也陆续上演……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接连的战败令西夏感到十分祖丧,这里不得不提到与战争有关的西夏故俗。西夏军队不以战败逃亡为耻,往往在打完败仗后的第三天,会返回战败之地,捉拿对方人马,然后乱箭射死。夏人将此举称为“杀鬼招魂”。又或者扎草人埋于战败之所,众人乱箭射击,以解战败之恨。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宋朝结束了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西夏问题作为藩镇割据的余续,宋朝应如何解决西夏问题?宋夏之间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书摘插图

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的第四本书了,千言万语,唯有感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的前贤研究成果包括李华瑞先生的《宋夏关系史》、顾宏义先生的《天倾:十至十一世纪宋夏和战实录》、王天顺先生的《西夏战史》、杜建录先生的《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金波先生的《西夏用兵史话》(与黄艾榕先生合著)、王德忠先生的《西夏对外政策研究》、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等相关论著。限于本书体例,引用诸位先生观点无法一一标出,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河南大学耿元骊教授的指导与大力支持,离不开辽宁人民出版社各位编辑老师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感谢杨军师以及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专门史教研室陈鹏副教授、赵永春教授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武文君师妹(杨师2017级博士)、鞠贺表弟(杨师2015级硕士、2018级博士)、王征师弟(杨师2018级硕士)、洪纬师弟(杨师2018级博士)、王金秋师弟(杨师2017级硕士)、张雪霞师妹(杨师2016级硕士)等同门在全书写作、整理、校对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事实上不仅是这本《宋夏战争》,已经出版的《辽朝节镇体制研究》《千古忠魂:岳飞》以及即将出版的《从“交邻”到“封贡”:高丽与辽朝交聘研究》,各位师弟师妹均为我做出极大贡献,只是此前限于书稿后记篇幅或后记写作风格,未能一一致谢,在此终于有机会表达我衷心的感谢。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师弟师妹们早已离开校园,奔向各自梦想的远方。希望多年后再看到这本小书,能够回想起大家曾经共同的校园时光与师门情谊。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前言

宋朝的魅力,势不可当,有越来越多的人爱读宋朝故事,这从“宋朝往事”辑所受到的欢迎程度也可见一斑。10位青年学者,以自身长期积累的学术优势,通俗而不媚俗、讲史而不戏说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也因此,在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延续前缘,继续组织撰写了“宋朝往事”的第二辑。

关于宋朝的一般性概括,在辑总序当中已经说过了。说过的话,多数情况下,理所当然不应该重复。但是下面这段话,是我们两次编撰“宋朝往事”的共同圭臬,所以请让我再次引用孟浩然的这一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因为它能代表我们的心情和缘起之思。我们就是想通过人和事两方面,与读者诸君讨论宋朝的独特之处。宋的风雅、宋的政事、宋的富庶,都体现在人和事之中了。没有那些独特的人,风雅不可见;没有那些风雅之士的行动,政事不可知;没有那些百姓的努力创造,富庶无可求。想要全方位地观察宋、了解宋、欣赏大宋之美,就请和我们一起来回首宋朝往事。

面对浩瀚宇宙,面对苍茫大地,面对漫漫人生,我们的内心常常涌起一种深远庄严之感,不由得想去探究和思考。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只有人类才渴盼了解自身,试图了解自己的过往。而有着世界上长久、多历史记载的中华民族,也算得上是更愿意了解自身历史的族群之一。与过去的历史人物、事件建立起属于我们自身的沟通管路,的渠道和办法,就是读史。读其书,想其人,念古人或雄壮或卑微的一生,感慨万千,油然而生的一种复杂情绪自会弥漫胸间。这大概也是想了解历史、阅读历史的普通读者常有的心境。

不过世易时移,大多数非专业读者,基本已经不再能识读繁体字了,更不要说能较为畅达迅速地理解文言文。而处于压力极大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状态都是每日疲于奔命。让有阅读渴望的各行各业读者,都能重新从工具层面开始入手研读,实在是不可能的奢望,也是强人所难。但是满足爱读史的读者的渴求,也是我们这些从事专业研究的职业学者仍然不可忽视的职责所在。所以回首“宋朝往事”,提供一种虽然是“快餐”,但尽量做到的“快餐”,就是我们这些职业学者试图为其他行业读者提供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贡献。

在辑基础上,我们再次选择了五人五事,同我们亲爱的读者一道,再次进入宋朝的天地时空。赵普、包拯、狄青、陆游、文天祥这五位代表性人物,就此进入了读者诸君视野。赵普是宋朝开国元勋,也是宋初文臣之中较为有名的一位。一生之中三次入朝为相,影响很大。世人知道他,多以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他长于吏道,善于出谋划策,“智深如谷”,开国大政,多依赖于赵普的策划。在我们已经了解赵匡胤的基础上,自然也要了解一下这位开国谋士。包拯在明清以后,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清官的杰出代表,是为政清廉、公正执法、断案如神的象征,民间呼为“包青天”。以他为主角衍生出的历史演义、戏剧小说、电影电视剧等为数众多且历代相传。戏说虽然于史无证,却激起我们窥探历史上包拯究竟是何种模样的极大兴趣。狄青从一名出身低微的基层农家子弟应征入伍,一无权二无势,通过自己精湛的武功、高妙的指挥能力和优良的人品,以及在国家危难之际奋不顾身的突出表现,成长为接近权力的枢密使,是底层小人物逆袭的典型,后代小说家甚至以他为主角写成了诸多小说演义作品。传说狄青是武曲星下凡,与文曲星下凡的“包青天”一起享誉天下。陆游是伟大诗人和伟大爱国者,大多中国学生都学习和背诵过那首千古名诗《示儿》,他一辈子渴望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但是时代没有给陆游这样的机会。以南宋大历史,以宋金和战历史来做背景,我们才能发现一个真实的陆游。文天祥更是我们常常耳闻的人物,为了匡扶南宋这座将倾的大厦,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依然志向不改、视死如归。文天祥伟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华历史上铸就了一块无与伦比的正气丰碑,内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观文天祥一生,无负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

与五人同时,就是我们常常想了解的“大事”。这些大事,在宋代历史上也极为关键。女主临朝、更化到绍述、宋夏之战、襄阳保卫战、崖山暮光,是我们观察宋朝、了解宋朝不可缺少的环节。宋真宗皇后,章献明肃刘皇后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有名的皇后,关于她的故事,著名的传说就是“狸猫换太子”了,而这只是个编造的谎言。事实上,刘皇后作为宋代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远比“狸猫换太子”更加精彩。熙丰变法由神宗与王安石共同发起,后到了神宗的儿子手上,却逐渐由改善宋代民生、行政、财政、兵政的大目标,转而成为朝廷清除异己与聚敛财富的工具,丧失了它的正当性,而这一切还是在继述神宗之志旗帜下进行的。借着更化到绍述之名,大宋这一艘漏水航船驶入了更加风雨飘摇的末路。而自宋建国起,宋朝与党项李氏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西部边界也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直到李继迁公开与宋朝决裂。党项李氏逐渐壮大,并建立西夏,发展成为足以抗衡辽、宋的地方政权,宋朝西部边患几无宁日,他们之间漫长曲折的战争故事也陆续上演。宋元之间,襄樊大战则是南宋灭亡的关键。让我们一同进入宋末的历史世界,看看身处其中的人物如何抉择,观其言,察其行。在13世纪末的欧亚大舞台上,从全球视角,看看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始末、结局与影响。襄樊大战失败之后,元军继续南下,宋人多路义军闻风而动,试图收复故土,好不热闹。但元军一路直下,鏖战五十年,四川终陷落。宋廷退守崖山,张世杰摆一字长蛇阵,决战一日,十万军民漂尸海上,南宋彻底灭亡。遗留的大宋忠臣遗民,或以生命为国尽忠,或以生命为国招魂,只留待我们后人唏嘘南宋的往事,或叹或悲或感慨。这样的五人五事,我们再次以立体形式勾勒了大宋面貌。让我们11个人继续努力,期待读者诸君与我们一起走进宋朝,在大宋场景之中,回味历史的波澜壮阔。

经过上一轮的磨合,与10位作者已经形成了默契相知。在辽宁人民出版社蔡伟编辑的再次鼓励下,我们继续承担了撰写工作。还是同样的希望,希望我们11个人的努力,能让您对真实的历史多一点了解。感谢陈俊达(吉林大学)、黄敏捷(广州南方学院)、蒋金玲(吉林大学)、刘广丰(湖北大学)、刘芝庆(湖北经济学院)、仝相卿(浙大城市学院)、王淳航(凤凰出版社)、王浩禹(云南师范大学)、张吉寅(山西大学)、赵龙(上海师范大学)等一众优秀青年学者(以上按姓名拼音排序)加盟此系列的撰述。虽然刘云军教授因为撰述任务太多未能参与,非常遗憾,但仍感谢云军教授在不同场合给予的大力支持!后,亲爱的读者,我们一群作者贡献全力,希望能为您的读书生涯增添一点乐趣!让我们一起读宋,知宋,了解宋朝。


书籍介绍

宋朝和西夏的关系是一段让人不好琢磨的历史,这里有宋夏间最为重要的战役,如“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熙河之战”“元丰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洪德城之战”“平夏城之战”……还有宋夏间的政治博弈,如“景德和议”“庆历和议”“元祐和议”……宋夏间的战与和为读者展现了十至十二世纪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波澜壮阔的军事史事。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364+)
  • 种类多(318+)
  • pdf(104+)
  • 愉快的找书体验(380+)
  • 方便(293+)
  • 差评少(617+)
  • 好评多(158+)
  • 简单(113+)
  • 书籍多(612+)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曾***文: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仰***兰: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随机推荐